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中国买方市场分析(1)

2013-09-11 01:34
导读:市场营销论文毕业论文,中国买方市场分析(1)论文模板,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免费提供指导材料: 论文摘要: 本文介绍了中国买方市场对消费者,竞争者

论文摘要:

本文介绍了中国买方市场对消费者,竞争者等的影响以及中国买方市场的特征,最后还分析了中国买方市场形成的原因.


论文内容:

  伴随着改革开放及近20年的经济快速增长,新中国成立后延续了几十年的短缺经济基本结束,买方市场开始形成。到1997年底,中国不仅大部分消费品供过于求,而且一些投资本品甚至基础产品也供过于求,许多行业出现生产相对过剩,人们普遍感受到商品供给丰富的真实存在,这不能不可谓是一个划时代的巨大变化。买方市场的形成是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它将对21世纪中国经济的运行和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一、中国买方市场的影响

  买方市场是在供需关系中买方处于主动地位,成为主导方面的市场。它对作为购买商品的消费者,作为供给商品的工商企业,以及作为宏观调控的经济管理部门造成不同的影响,并引起其一系列不同的行为变化。一般地,买方市场对消费者有利。消费者在宽松的市场商品选择环境中可以货比三家,购得价廉物美的商品,并在商品价格不断下降过程中无形中提高实际收入,实现更大的消费满足。尤其是对于曾长期处于商品短缺,从粮、棉、油、肉、蛋、菜到糖、烟、酒,以及火柴等生活必需品都是按户实行票证供应的中国人来说,买方市场的形成则赋予其更多的欣喜感受。

  买方市场给广大消费者带来益处,而给生产者和经营者带来的却是压力和挑战。压力和挑战在于买方市场形成后,企业之间为争夺市场份额而必然展开的激烈竞争,竞争将导致如下几方面的变化:

  1、企业平均利润率下降。企业对激烈竞争作出的反应常常是产品降价,由于中国相同行业的企业一般规模小而数量多,所以市场竞争尤为激烈。过度竞争引发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不断降价,甚至刮起降价风,进行一种单纯的价格战,这往往使生产者和经营者的收益递减,年均利润率不断下降,甚至一些行业和企业都出现了生产销售增长与盈利水平下降的反向运动。

  2、企业分化加剧。在买方市场条件下,市场竞争将促进优胜劣汰。生产和效益向少数优势企业集中,多数中小企业经营日益困难。在中国,这种情况最明显地发生在电视机、电冰箱和洗衣机等家电行业,钢铁、汽车等行业也逐渐出现同样的变化。就是说,生产名牌产品、规模较大、经营效益好的少数企业经济效益高,市场占有率越来越高,市场扩张促使规模越来越大(包括并购经营不善的中小企业),逐步达到规模经济水平,而生产非名优产品、规模过小、经营状况差的多数中小企业和劣势企业,市场占有率越来越小,以至倒闭破产,被经营状况好的大中企业并购,越来越趋于萎缩。长此下去,将形成处于垄断地位的多数大企业与相当多数量的中小企业并存的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这种变化从当前看会造成一部分生产力闲置,以及失业率的上升,但从长期看是积极的,将增强企业和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能力,占有更多的国际市场,对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有利。部分闲置的生产能力也可作两面分析,一方面造成部分资源浪费,另一方面可以适应市场需求波动的变化,使商品供给具有弹性。

  3、企业素质提高。企业对激烈竞争的反应除了产品降价外,还将千方百计提高其生产工艺技术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实现科技产品升级,努力达到经济规模,改善产品售后服务等,以提高企业自身素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发展名牌产品,谋求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这种变化无疑是我们所希望的,可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

  全国买方市场的形成对经济管理部门来说,将面临宏观调控方式的转变。在卖方市场条件下,宏观调控主要解决的是补充短线和增加供给问题,调控方式主要是单纯控制需求,收紧信贷与投资规模的总闸门,以控制短缺经济下过度需求而引发的全国性通货膨胀,从而把握宏观经济走势。在买方市场的新形势下,供过于求成为宏观总量的一种常态,市场约束强化使投资需求明显减弱,因此,宏观调控已不再是单纯控制需求的问题,而是要认真研究如何引导和推动消费需求,以及扩大消费领域等问题,从而保持消费对生产的推动作用。

  总之,中国商品供应充足的买方市场的形成,不但对消费者有利,而且对全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和长远经济发展都有利,是人们梦寐以求的。当然,对在买方市场条件下企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出现的短期阵痛,也应有足够的认识和思想准备。

  二、中国买方市场的特征

  与发达国家的买方市场相比较,中国的买方市场具有如下两个明显的特征:

 1、初级性。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消费需求结构来衡量,与发达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2万美元的高层次消费水平的买方市场不同,中国的买方市场是初级性的、从温饱型向小康型过渡的买方市场。从中国国情出发,与一定收入水平相对应的需求结构大致可分为四种类型,即生存型(需求内容主要是廉价的生存资料)、温饱型(需求内容主要是满足其温饱的生活必需品和服务)、小康型(需求内容主要是提高生活质量的耐用消费品、住房、基础设施和高水平服务)和富裕型(需求内容主要是满足人的发展与享受需求的高智能产品和服务)。目前,中国农村居民的绝大部分已达到温饱型需求结构,并正在向小康型的家庭耐用消费品和较好的住房等需求内容转变,其中一小部分刚达到生存型,以及4000万人口的贫困家庭,另一小部分则已达到并超过一般城镇居民的消费需求水平;城市居民的绝大部分已远远超过温饱型消费需求结构,拥有了多种家庭耐用消费品,正在向小康型的其它需求内容如较好的住房、方便的基础设施和高水平的服务迈进,另一小部分已达到小康型和富裕型的消费需求结构,或者正在从小康型向富裕型过渡。可见,中国的主体人口群正处于从温饱型向小康型需求结构过渡的阶段,只是农村居民比城市居民落后一步,城市居民将率先进入小康型生活。中国的买方市场就是在这样的由温饱型向小康型消费需求结构过渡的基础上形成的初级的买方市场。

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小家电市场营销现状及营销策略探讨(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