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网络营销中的问题与对策(1)(2)
2013-09-18 01:22
导读:3.2充分运用现代网络营销技术,改进网络营销手段 有了网站并不等于就有了网络营销,在技术层面上重点要解决好网站内容、网站表现形式与网站宣传这
3.2充分运用现代网络营销技术,改进网络营销手段
有了网站并不等于就有了网络营销,在技术层面上重点要解决好网站内容、网站表现形式与网站宣传这三个问题。
3.2.1网站的主要内容
网站内容的安排应该兼顾网站访问者――客户或者潜在客户的需要以及网站所有者――旅游企业的需要。由于不同企业有不同的产品、不同的经营方式和不同的营销理念。因此笔者不便也没必要将旅游企业网站的具体内容在此一一例举。本文仅就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相应建议。
第一,旅游相关信息服务。昆明旅游网站中,不少网站仅提供了企业自身的有关信息,而缺乏相关的公共旅游信息,比如旅游目的地城市简介、天气状况、旅游常识等。公共旅游信息的提供可以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增加企业对潜在客人的亲和力,也是增加访问者在网站停留的时间以及再次访问的重要方法。
第二,旅游咨询服务。目前昆明绝大部分旅游网站没有设置旅游咨询的内容。访问网站的目的,除了解旅游目的地吃、住、行、游、购、娱等信息外,往往还会有一些极具个性的问题希望在网站上找到答案,但网站静态的内容不可能满足这种千差万别的个性化要求。而动态的网站访问者与被访问者之间交互式的沟通恰好是网络的优势所在,网站可以设置旅游咨询服务窗口,采用e-mail的方式,有条件有实力的网站可以采用在线的方式,及时与客户交流,回答客人的问题,满足客人的个性化要求,以达到争取客人的目的。
第三,网络市场调查。省力省钱省时是网络调查的优势,在网站上发布调查问卷,或者组织网上座谈会,或者通过e-mail的方式进行调查,再运用计算机统计分析软件对所收集到的数据进行自动分析处理,其速度和费用都是传统方式无可比拟的。网络的另一个优势是接触面广,样本大,处理得到的结果准确性高。
第四,客户关系管理。客户关系管理是一种新的营销理念,旅游企业网站的建立特别适合这一新的营销理论的实践。因此,在网站的建设中客户关系管理的内容是不可或缺的。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编辑发布)
3.2.2网页内容的表现技术
视频技术。旅游目的地鬼斧神工的自然风光和底蕴深厚的人文景观非视频所不能表现。视频技术还能最大限度的将旅游接待设施直观、动态的展现在客人或者潜在客人的眼前,增加旅游企业的吸引力。
动画技术。栩栩如生的动画图像能增强网页的整体吸引力,给浏览者形成强力的视觉刺激,加深其对旅游企业的印象。
色彩技术。色彩的运用是一门艺术,在网页设计时,要巧妙、恰如其分地运用各种色彩,增加网页的美感,使浏览者赏心悦目、心旷神怡,增加网站的吸引力。
链接技术。运用链接技术,在网页之间用标题、图案等进行链接,以达到缩短网页长度的目的,但一定要保证链接的有效性。
3.2.3网站的宣传技术
第一, 充分使用搜索引擎。根据CNNIC历次发布的统计报告,网络用户得知新网站的主要途径一直是搜索引擎位列首位。2005年7月21日第16次报告显示:用户得知新网站的主要途径(多选题)中,搜索引擎占84.5%。所以,要想让更多的人认识网站,就必须在主要的搜索引擎上注册。网站不仅要在搜索引擎上注册,还必须获得在其上面的理想排名。可以使用有关的搜索引擎优化技术实现这一目的。
第二, 链接。CNNIC在2005年7月21日第16次报告显示:用户得知新网站的主要途径(多选题)中,其他网站上的链接占61.6%,居第二位。因此旅游企业网站要尽量与一些著名的旅游门户网站、政府旅游网站、著名门户网站的旅游频道等进行链接,增加网站的点击率。
第三, 病毒式宣传。这是一种网络特有的宣传技术,其实质是运用计算机病毒的扩散(传染)原理,设计一个能给网络用户带来利益的携带旅游企业网站信息的“病毒”产品,使网络用户在获得网站提供的某种利益的同时,不知不觉地将旅游企业网站的信息传播(传染)给其他网络用户。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第四, E-MAIL宣传。旅游企业网站建立时,一般都应建立自己的电子邮件系统,网站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广告的形式宣传自身,电子邮件用户在与其他电子邮件使用者的通信中也自动地宣传了旅游网站。
第五, 网络广告。可以运用专门的弹出、漂移等技术在著名网站上做网络广告,宣传旅游企业网站。
第六, 非网络宣传。对网站的宣传,除在网络上进行外,也要借助传统的大众传媒来进行。网站建成后,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户外广告、企业印刷品等多种传统方式进行宣传,使旅游企业网的网站名称、网址、域名等在尽量多的地方出现,做到有企业地址、企业电话号码的地方都有企业网址,以提升网站的知名度,扩大旅游企业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云南省旅游局,云南省政府研究室. 2004云南旅游年鉴【M】.云南潞西:德宏民族出版社,2004。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