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食糖流通渠道变革中的批发商转型(2)
2014-09-21 01:39
导读:从消费者的角度看,合理的流通渠道能够解决食糖流通中的空间、时间、结构矛盾。作为季产年销的产品,不能因为渠道不畅而出现断档,满足不了需求,
从消费者的角度看,合理的流通渠道能够解决食糖流通中的空间、时间、结构矛盾。作为季产年销的产品,不能因为渠道不畅而出现断档,满足不了需求,或由于品牌依赖及流通滞后而支付过高的成本。
从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看,食糖流通体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一部分,供求关系决定市场价格,流通渠道影响市场效率,流通费用的下降有利于市场发展、增加社会福利。合理的流通渠道可以防止不正当竞争行为,规范市场秩序,准确的反馈市场信息,为社会再生产创造有利的市场条件。
(三)食糖流通市场结构的经济学分析
从规范研究的角度分析,流通领域基本的市场结构类型有:完全竞争、垄断、买方垄断、双边垄断、寡头、买方寡头、垄断竞争。垄断竞争的市场特征包括 :众多的买方和卖方,企业是受市场价格影响 ;不同企业生产有差异的替代品 ;市场壁垒小,企业能够较自由的进入和退出。食糖流通符合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特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我国食糖流通市场结构的基本特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交易者的数目、规模和分布。市场交易者数目越多,市场竞争性越强;交易者数目越少,市场垄断性越强。买卖双方的规模分布影响市场的竞争程度。如果市场中几个大卖家占市场份额比较大,大的卖方将对市场价格施加较大的影响,从而改变市场的竞争状态。食糖流通企业分布分散,遍布城乡。
2.食糖的替代性和差异性。这里食糖的替代性指消费者或终端工业用户对不同厂商提供的产品可以互换的程度,食糖消费的品牌忠诚度不高,在质量等级相同时,对价格更为敏感。由于糖厂产品的差异比较小,市场垄断程度差。食糖批发企业在竞争中,较少的实施差别化战略,低价格是企业竞争的重要手段。目前的食糖流通中,个别厂家商家实施差异化战略,营造品牌,培养客户的依赖性和忠诚度,并取得不错效果。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
3.市场壁垒。市场壁垒描述企业进入或退出特定产业的障碍,包括进入壁垒和退出壁垒。从政府政策、规模经济性、产品差异等几个方面看,食糖流通企业的进入、退出壁垒都不高,市场垄断程度不强,企业间的竞争程度比较高。
4.规模经济。食糖批发企业本身具有规模经济的特性。向生产企业的大批量采购,增强批发企业的谈判能力,可以享受一定程度的折扣,以较低的价格购进食糖。适度规模的销售可以降低销售费用,提高经济效益。食糖批发企业从采购到销售,离不开运输和仓储,运输批量适当,交易费用越小。在食糖批发企业内部管理中,同样存在专业化分工所带来的劳动效率提高的问题,较大规模的企业可以对批发劳动合理分工,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取得高效率管理的经济性。
传统的食糖批发商面临的问题
信息化使交易扁平化,挤压了传统的食糖批零企业的生存空间。以前信息多层次传递,透明度差,网络技术使信息公开化,透明度增强,传递速度快,成本低甚至零成本。糖厂和消费者可以及时获取供求、价格、进出口、国家政策等信息,促进食糖流通扁平化的发展。信息化的发展,对食糖生产企业、流通企业、消费者的流通模式带来冲击。这种模式食糖批发企业连接生产企业和消费者,具有一定的控制力。互联网的发展使糖厂与消费者之间的空间距离和时间距离变短,挤压了传统的食糖批零企业的生存空间。
食糖流通主体职能界限模糊,批发商受到双重挤压。由于食糖生产企业和终端用户对批发商渗透力的增强、批发商的媒介商品交换职能受到消弱,同时批发商的大规模配送、信息传递功能日益突出。以商流为中心的传统批发职能出现以物流、信息流为中心的批发职能转化。传统食糖流通模式中,流通主体各自履行生产、批发、零售的职能,分工明确、职能界限分明。在新的环境下,受利益驱动,职能界限分明向界限模糊转变,批发商的生存空间受到厂商、零售商的挤压,批发商要转变认识,向上、下游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