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销售人员激励机制设计(2)
2014-10-16 02:08
导读:(二)持续动态的绩效沟通 绩效管理的实质在于通过持续动态的沟通真正提高绩效、实现企业目标,同时促进员工发展。业绩考核结果固然要与相关的奖
(二)持续动态的绩效沟通
绩效管理的实质在于通过持续动态的沟通真正提高绩效、实现企业目标,同时促进员工发展。业绩考核结果固然要与相关的奖罚联系在一起,但是,管理者更应该把业绩考核看作是一个帮助销售人员成长的沟通工具。
持续动态的绩效沟通首先应该从业绩目标的沟通开始。要在业绩目标上达成共识,就不能只考虑上期实际业绩与本期计划增长率,还要考虑市场容量与潜力、市场开发难度等因素。销售额、销售量及回款额等绝对量指标,如果没有科学严谨的统计、分析和预测做支撑,是很难做到公正合理的。要增加一些相对指标的考核,如环比增长率、同比增长率、增长率排名及销售排名上升度等。针对业绩目标的沟通要确保让每个销售人员清楚:自身的职责、权利和拥有的资源,自己的长期和短期目标,自身业绩目标与部门、企业业绩目标之间的关系,完成目标的时间,考核的标准,与目标完成情况相关的奖惩措施等一系列问题。
其次,在销售人员完成业绩指标的过程中,通过持续动态的沟通,及时发现问题,帮助销售人员分析业绩差距与原因,并提供适当的指导与
培训,使销售人员顺利地完成自己的业绩目标,进而保障销售团队业绩目标和企业总体目标的实现。充分重视日常工作的指导、考核评价并进行相应记录,只有平时考核做好了,有效的定期考核才有基础,这也是实现考核目标,提升业绩的必由之路。
激励手段的个性化选择
有效的激励机制要处理好刺激变量、机体变量及反应变量之间的关系。刺激变量是指对个体反应发生影响的刺激条件,其中包括引起个体动机的自然的和社会的环境刺激及作为奖惩的物质或精神的激励手段。机体变量是指个体所具有的、影响个体反应的心理特征(例如性格、动机、内驱力强度等)、技术水平与工作能力、自我角色概念(即个人在工作中所处的地位、承担的责任、工作目标及努力方向的综合概念)的认识程度等。反应变量是指刺激变量和机体变量在行为上引起的变化。
本文来自中国科教评价网 在一定的条件下,设计组织内部有效的激励机制,存在一个“努力工作——产生绩效——有效激励——努力工作”的正反馈机制。即根据每个人的努力程度和绩效大小,采用物质或精神等激励手段进行奖惩,使人们在心理上和精神上得到满足。人们在得到满足后,又会受到刺激而去再努力工作产生新的绩效。如此循环往复,螺旋式上升到新的高度。
(一)薪酬是最基本的激励手段
针对销售人员的激励手段有很多种,其中薪酬激励是最基本、最直接的一种方式。销售人员的薪酬一般包括固定部分和提成部分,固定部分(基本薪酬)要通过职位分析和评价来确定,提成部分(绩效薪酬)则要与销售人员的绩效考核结合起来,参考绩效考核的结果来确定,提成率可以作为销售人员薪酬与绩效考核的结合点。一般来说,效率型销售模式较适用绩效薪酬比例很大、基本薪酬比例很小的高弹性薪酬模型;效能型销售模式较适用绩效薪酬比例很小、基本薪酬比例很大的高稳定性薪酬模型。
企业很难突破所在行业通行的市场薪资水平,销售人员对薪酬差距的容忍度一般在30%,在企业之间综合条件不相上下的情况下,如果乙企业的薪酬政策比甲企业高出30%,那么甲企业的其他针对销售人员的诸如文化塑造、内部氛围、领导亲和力等软性激励手段的有效性就会大受影响。
(二)激励手段的个性化选择
除了最基本的薪酬激励手段以外,还有很多其他可供选择的物质和非物质激励手段。在其他激励手段的选择上,应以研究需要的内容型激励理论为指导,充分考虑销售人员的个性化需求。
以成就需要作为主导需要的销售人员,其强烈的成就动机本身就是最大的激励。给予他们富有挑战性高难度的工作任务,提供培训的机会来提高营销技能,拓宽视野,都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激励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