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电网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大集中”模式
2014-12-31 01:07
导读:市场营销论文毕业论文,云南电网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大集中”模式论文模板,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免费提供指导材料:
【摘 要】云南电网电力
【摘 要】云南电网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是国内电力行业中第一家基于全省数据、流程与管理大集中业务模式构建的全省营销业务一体化管理的集团级信息管理系统。本文从云南电网营销的需求现状入手,通过对云南电网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大集中”模式的实现以及管理创新和效益分析,结合实际,探讨下一步深化和完善电力营销系统“大集中”模式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云南电网 营销 客服系统 管理创新 大集中
一、云南电网电力营销管理系统实施“大集中”模式的必要性
云南电网目前有16个供电局,年售电量693.79亿千瓦时,已经成为了一个由省公司、地区供电局和县级供电单位组成的集团公司。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各行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供电企业客户服务传统方式下,数据、业务和流程不能集中的弊端越来越阻碍了营销管理的建设和服务质量的提高,突出反映在如下方面:
1.传统管理模式管理力度不够,基层的信息通过一层一层的筛选,最后到达最高决策者;传统的管理方式指令通过一级一级的管理层,最终传达到执行者,信息的上传下达时效性差,反映到电力营销系统中,导致用电流程监督和处理严重滞后,无法实现现代管理要求的管理扁平化和业务处理透明化。
2.数据未实现集中,数据不能及时汇总,各电力营销单位传统模式下各项数据核算分单位进行,各单位的数据格式不完全相同,在层层上报汇总的过程中,统计方式、上报方式和数据格式的不统一,可能产生统计、核算上的误差,导致不能及时准确的进行各项数据统计,一定程度上会带来运营成本增加,影响到分析和决策及时准确的实现。
3.业务未实现集中,对于全省电力系统营销部门的业务办理、统一业务流程、客户服务政策执行等带来了时间上和准确性上的阻碍;业务流程未能实现集中统一管理,各电力营销单位业务流程不统一,对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带来了不利地影响。
4.各级供电单位采用的营销系统不尽相同,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各供电单位采用的系统不一致、数据标准不统一,形成相对独立的信息孤岛,造成系统改造和升级工作繁琐、通用性低、维护成本过高、耗时较长。
基于以上情况,云南电网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亟需进行基于改进业务管理模式的技术革新。
二、云南电网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大集中”模式的实现
为了彻底解决上述问题和弊端,2002年在“五统一”的建设原则(统一工作标准、统一业务流程、统一应用软件、统一数据编码、统一软硬件平台)下,“云南电网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开始了在云南电网营销系统的建设。2006年1月,系统正式全面上线,全省10个供电局76万余用电户全部加载运行,实现了云南电网电力营销客服系统的“大集中”模式,使云南电网成为全国第一家真正实现电力营销系统省级大集中管理模式的电力单位。系统采用全省大集中的B/S模式建设,采用开放式的TBI平台,突出技术和业务上的核心竞争力,更多的关注客户服务过程,将客户服务理念提升到一个战略高度。实现了云南电网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数据和业务大集中。
1.“大集中”模式带来的管理创新
(1)加强了上级部门的管理力度,实现扁平化管理,从上到下的各个用电流程处理一目了然,使得业务处理透明化;
(2)省网公司直接统计、整合、分析数据,大大的缩短了统计查询的时间,为快速进行决策和在线交易提供支持;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编辑发布) (3)通过开放性TBI平台,交易中间件,支持XML标准,与第三方软件无缝连接,提高了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实现了信息一体化,保障了系统与其他信息系统的有效结合,避免了信息孤岛;
(4)建立统一数据和业务标准,为将来各系统间的交互规范化、简单化、集约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大集中”模式取得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