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2)
2015-01-18 01:45
导读:“原”字号产品多,深加工、精加工产品少。有些产品只经过简单的初加工,而进行深加工、精加工、系列加工的不多。农产品的加工增值不够,形成了“
“原”字号产品多,深加工、精加工产品少。有些产品只经过简单的初加工,而进行深加工、精加工、系列加工的不多。农产品的加工增值不够,形成了“一等原料,二等加工,三等价格”的局面。
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一是缺乏品牌和品牌经营意识。目前许多农业生产者经营的核心不是品牌而仍然是农产品,缺乏品牌形象实力的营造,将品牌打造成名牌的意识不强,不能有效地开展品牌经营。国内有些较知名的农产品牌子都是以地区来命名,这都是些大而统的牌子,而且品质参差不齐,鱼龙混杂,被盗用和假冒的情况也十分严重。品牌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是质量的集中表现。没有系统的品牌经营策略和措施,也就不可能创造出名牌农产品,无力获取由名牌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二是品牌宣传力度不够,宣传内容少,千篇一律,仅限于推销农产品;技术和手段落后,仅限于散发品种简介资料;范围窄,仅限于有关农业部门和人员。不重视品牌的推广宣传,尚未有意识地利用媒体广告、公关宣传等来全方位塑造品牌形象。品牌的知名度极低,没有与客户建立良好和稳固的联系,更谈不上树立名牌优秀企业形象和利用名牌获取丰厚的利益回报。
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的措施
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特别是创立名牌,往往需要长时间的艰苦创造和努力,凝结着几代人坚持不懈的追求和辛勤劳动。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还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从全局出发,综合谋划。当前应作好以下工作:
转变观念,树立农产品品牌意识和名牌意识,要充分认识建立品牌创立名牌,是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和商品化程度,促进农民增产增收的需要;是提高农产品档次,改善人们生活质量,取得良好社会效益的需要;是农民参与市场竞争,并立于不败之地,求得生存与发展空间的需要。品牌意识不强,是实施农业品牌经营战略的重要障碍。各级政府要通过各种途径,采用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使大家充分认识实施品牌战略的意义,强化全社会的品牌意识,广泛进行质量、品牌、商标、广告和营销策略的宣传教育,要让农产品生产经营者把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实施品牌战略上。增大宣传投入,加大品牌宣传力度,营造创立名牌的社会氛围。各新闻媒体要结合农业产业化先进典型的宣传,宣传品牌经营的经验,增强全社会的品牌意识。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科技创新是实施品牌战略、提高农产品质量的关键措施。市场竞争就是产品竞争,产品竞争就是质量竞争,而质量竞争往往是通过科技创新和争创名牌来实现的。争创名牌就要追踪世界高新技术前沿,逐步形成科技创新体系,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因此,名牌的形成过程就是创造优质产品的过程。质量是产品的生命,是竞争力的源泉,是高效益的保证。有些品牌只是徒有其“牌”。有的地方随着流行的品牌潮注册了一个商标,竖起了一块牌子,通过大量的广告炒作,提高了知名度。至于如何提高产品品质则无严格意义上的实质性举措。生产方式仍然沿袭以往的散户经营,化肥、农药的使用仍无标准可言,产品上市也没有什么包装。这类品牌且不说是否符合健康环保标准,单外表就让人无法识别,只能凭商贩口里的大声吆喝。不要说走出国门赚取外汇,就是在国内,这类产品的市场前景也让人担忧。我们必须把实施名牌农产品发展战略作为提高农产品质量的首要任务来抓。
顺应国际市场发展要求,为名牌农产品注入新的活力,为我国农产品尽快抢占国际市场奠定坚实的基础。实施科技创新,生产有个性的异质性农产品。要有强烈的质量和科技意识。质量是立足市场的保证,是产品被消费者所接受的根本。产品如果没有好的内在质量,功能再全、花样再新,也经不住市场的考验,最终必将被淘汰。而科技则是提高产品质量的必要手段。农产品的标准。要形成批量生产的农产品,必须有农产品的标准。标准化生产是创品牌的前提。农产品的品质因农业生产地区、生产过程中技术操作规程,产前、产后技术操作规程的不同而相异,高质量的农产品通常不但具有产中的农业技术标准,还具有产前、产后的农业技术标准,实行系列化的标准化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