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和谐商业地产(2)
2015-02-05 01:10
导读:其次,商业地产作为跨行业的领域,有自身的发展规律。按国际惯例,商业地产的发展需要2—3年甚至更长的培育期,为统一经营和管理,国外企业一般对
其次,商业地产作为跨行业的领域,有自身的发展规律。按国际惯例,商业地产的发展需要2—3年甚至更长的培育期,为统一经营和管理,国外企业一般对商业物业拥有95%的持有率,只租不售是商业地产的主流经营模式。另一方面由于商业业态存在多样性,不同业态在选址和物业结构等方面的要求各不相同,所以一般采取先招商,再根据商家对物业结构的不同要求进行建设,即“订单式开发”。这就要求开发商在建设初期,不仅要注重商业地产项目本身的持续发展,更要注意商业地产项目开发与外部资源利用之间的关系,尽可能减少资源的浪费,以满足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在商业地产的开发中,开发商、投资者、经营者、物业管理者形成一个环状结构,其多方利益是密切相关的。开发商只有从为商业经营服务角度出发,兼顾自身开发利益的同时,考虑到整个环路的其他利益者,才能维持整个环路的发展。
保证生态的平衡性
商业地产的生态平衡主要指商业地产的发展要与周围环境保证和谐一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商业地产的总量一定要与市场需求相符,商业地产的发展不能脱离当地市场的实际情况;大中小商业的结构比例要达到合理的配备,且在业态上要形成互补;商业地产的布局一定要符合城市规划和商业网点的规划;大型商业设施的建设要以人为本,与周围环境、交通相协调,保持商业与地产的生态平衡。
我国商业地产发展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脱离了商业发展的速度
近几年,我国商业地产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据国家统计局统计,近五年来全国商业地产投资平均每年增长28.9%,新开工面积年均增长28.4%。其中今年上半年,全国商业营业用房投资778亿元,增长23.8%。而与此形成对比的是,支撑商业地产需求的几个重要指标——近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平均增速为11.6%,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平均增速为8.6%,这些指标均低于商业地产的增速。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究其原因,一是商业地产的价格较高,宏观调控后,部分开发商从投机住房转向商业地产,一些原本从事商业地产的企业也加大了投资规模。二是地方政府为追求短期效益,注重形象工程不顾本地市场和消费需求,盲目加快对商业地产的发展。从某种程度上讲,我国商业地产的发展不是过热,而是发展速度过快,脱离了商业发展的需要。据商务部统计,个别城市人均商业网点面积已经达到了2-3平方米,是发达国家的两倍,却仍在兴建大型商业设施。
违背了商业地产发展的客观规律
国内商业地产刚刚兴起,开发商普遍缺乏经验,往往是先建设后招商,许多商业项目在选址、内部结构、动线规划、仓储设施等方面无法满足商业经营的要求,形成大量无效供给,成为城市商业地产中的烂尾楼。
现阶段我国很多开发商主要依靠短期银行贷款、施工队垫款等渠道筹集资金,迫于还款期限压力,开发商往往通过分割销售快速回笼资金,这同时也转嫁了投资风险。但分割销售后又因缺乏统一管理,出现经营困境。
忽视了可持续发展性
空置面积的增加造成了社会资源浪费;上半年,全国商业营业用房空置面积增长21%。空置商业营业用房沉淀了大量的资金,并浪费了土地资源。大型商业设施过于集中,同质化明显,竞争加剧。网点过分集中,导致商业企业间的超度竞争,企业整体效益下降,特别是小规模商业企业倒闭增多,影响了经济运行的质量。潜伏着金融风险。据金融部门统计,个人购买商业用房贷款余额是商业用房开发贷款余额的3倍以上,全国用于个人购买商业用房贷款额不低于1500亿元。而个人还贷主要依靠出租商铺的租金或开发商承诺的投资回报,从目前商业地产的经营状况看,这部分贷款的风险较大。以上几种因素,会造成投资者对商业地产领域造成发展的悲观预期,不利于商业地产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