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渠道绩效研究述评(3)
2015-02-08 01:07
导读:可见,营销渠道绩效的测量指标是随着渠道研究的发展而不断调整的,各时期的指标之间并不是替代的关系,而是以互补的关系共同来完善绩效测量的指标
可见,营销渠道绩效的测量指标是随着渠道研究的发展而不断调整的,各时期的指标之间并不是替代的关系,而是以互补的关系共同来完善绩效测量的指标体系。Kumar,Stern和Aulakh[16]将各学者的观点进行整合,从制造商的观点来衡量渠道绩效,提出理性目标模型(rational goal model)、人际关系模型(human relations model)、内部程序模型(internal process model)和开放系统模型(open system model)作为测量经销商绩效的四个尺度(如表1所示)。
综观上述学者的研究,不同领域的学者对于渠道绩效测量指标的构成均有不同见解。但可以概括区分为两大类型:一是客观绩效指标,主要以销售额、存货水平、利润率和市场覆盖率等客观可具体量化的指标来衡量;二是主观绩效指标,主要以贡献程度、成长潜力、满意度、渠道关系质量和企业形象等主观难以量化的指标来衡量。最后需要指出的是,西方学者对渠道绩效测量指标的研究多从生产商的角度进行。这与市场经济发展早期,商品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生产商在渠道体系内处于支配地位有关。然而,现在市场已发生变化,普遍存在供过于求,渠道系统内权力开始下移,由生产商向最接近顾客和了解他们需求的经销商、零售商转变。因此,渠道绩效测量研究的角度也要更多地从经销商或终端角度去分析。
四、未来研究展望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到理解渠道绩效的一般性思路,首先是渠道所处的外部经济、文化和市场等环境影响了渠道结构的形成、策略的制定和渠道成员间的相互行为;其次是它和结构、策略、行为一起影响着渠道的绩效;再次是对渠道绩效的考核是由一系列主观的和客观的指标构成,包括销售额、满意度和承诺等等。不同的企业或行业,其渠道的环境不一样,最后将导致其绩效的差异以及绩效测量指标的差异。因此,对不同经济水平、不同行业的渠道结构和绩效表现形式进行比较研究(comparative study)是十分有意义的。[6]例如日常消费品和汽车行业,相对而言,前者的渠道成员数目、渠道层级都较多;且在对绩效测量时,前者更加偏重市场覆盖率类指标。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在经验分析上,已有文献大多研究渠道结构、渠道策略和渠道行为对绩效的影响,但渠道环境始终作为一个默认的绩效影响因素,很少进入学者们实证的研究中。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使得环境这个变量难以捉摸和测量,然而这往往导致渠道中的机会主义,进而影响渠道成员间的行为和绩效。因此,将渠道环境纳入渠道绩效实证研究的范畴是十分有必要的。中国学者曾寅初等(2006)在此方面提供了一个新的可操作的视角。他们根据实地调查资料,研究了社会资本对农产品购销商绩效的影响。[17]作为连接微观经济实体和宏观环境的桥梁,社会资本有助于降低组织的交易成本、促进资源的取得与交换以及知识的转移和扩散,同时,也能促进组织成员的认同意识,降低沟通障碍与投机主义。[18]这些性质对渠道整体功能的发挥和效率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这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方向。
[参考文献]
[1]N.S.Novich.Getting the most from distribution.National Productivity Review,1991,22(4):215-225.
[2]Robicheaux Robert A,El-ansary Adel I.A General Model for Understanding Channel Member Behavior. Journal of Retailing,1976,52(4):13-32.
[3]Gaski John F.,Nevin John R.The Differential Effects of Exercised and Unexercised Power Sources in a Marketing Channel.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JMR),May85,22(2):130-142.
[4]Stern L.W.,EI-Ansary 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