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价值链模型下基于过程的服务营销(3)

2015-02-28 01:14
导读:2.顾客内部化与内部顾客化 价值链模型的核心问题是价值问题,即谁创造了价值、怎么创造价值、价值如何实现,其暗示了企业价值的实现离不开顾客的参

  2.顾客内部化与内部顾客化
  价值链模型的核心问题是价值问题,即谁创造了价值、怎么创造价值、价值如何实现,其暗示了企业价值的实现离不开顾客的参与;因此,企业价值实现的实质是顾客的争夺。
  顾客是企业的一种资产,顾客的流失意味着企业价值下降;因此,如何维系老顾客、获取顾客终身价值成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首要问题。诚然,将顾客视为上帝是维系老顾客的一种途径;但是,将顾客视为上帝隐含着“顾客和企业存在明显界限”的假设,这种假设与价值链模型关于竞争优势来源的思想相背离。解决“将顾客视为上帝”固有缺陷的方法就是把顾客看成是企业的合作伙伴,让顾客参与到企业的活动中来,即顾客内部化。内部顾客化也就是将顾客看成是企业的一部分,实现企业与顾客的互动,在互动中增加双向的沟通。
  员工是企业与顾客之间的纽带和桥梁。在顾客眼中,员工被顾客认为是他们所获价值的一部分;因此,员工的增值意味着顾客价值的提升员工,员工是影响顾客价值的决定性因素,员工是企业价值的主要创造者。基于这种关系,企业要获得顾客的芳心,首先要“征服”员工,让其以高效质优的方式提供顾客所需之物。企业“征服”员工的方式不能单纯是惯用的奖惩机制,更重要的是软方法,即将员工也视为顾客、以服务提升服务。将员工视为顾客的过程就是内部顾客化的过程,即把员工看成是企业的内部市场,将企业员工看作是服务对象,通过提高内部员工的工作技能、满意度,最终满足外部利益相关者的需求。
  3.构建完善的服务系统
  企业要使服务营销从一种营销方式转化为一种管理方式,企业必须设计一套完善的服务系统,保证价值链上各部分之间信息流、价值流与思维流的畅通。服务营销是顾客内部化和内部顾客化两个过程的统一;因此,基于过程建立的服务系统应由两部分组成:一个是针对企业外部的服务系统,称之为外部服务系统;一个是针对企业内部的服务系统,称之为内部服务系统。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外部服务系统的职能主要是,研究哪些服务对顾客或消费者等外部利益相关者具有增值性、他们对服务的需求发生了哪些变化及表现了什么样的趋势、应该为他们提供哪些服务、如何向他们提供服务、顾客的需求发生了哪些变化、顾客对企业或产品有哪些建议、市场发生了什么变化等等;其采用的是由外到内、再由内到外的思维方式,目的是实现内部资源与外部资源的整合,并且与外部保持良好的关系,从而获取外部利益相关者终身价值;如果对这个系统进行再一步的划分,可以将其分为服务决策系统和服务执行系统。
  内部服务系统的职责主要是,研究如何提高员工的工作技能及工作热忱、员工在工作中遇到什么困难及需要那方面的帮助、如何加强员工之间及部门之间的配合等;其采用的是由内到内的思维方式,目的是实现内部资源之间的整合。
  服务作为一种过程,代表了一个新的利润增长点;优质服务不但能满足顾客需要,还能提升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满意度。因此,全面服务营销成为了企业进行竞争的必然选择,即企业进行服务营销实践必须让所有的利益相关者参与进来,从而拉近与他们的距离,让服务营销突破营销领域而作为一种新的管理理念得到切实落实。   参考文献:
  [1]Berry L L.. The Employee as Customer [J].Journal of Retail Banking, 1981(3) Drucker
  [2]P. F.Post-capitalist Society [M].new York: Butterworth Heine-man, 1993
  [3]Prahalad, C. K.and Gary Hamel.Th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 [J].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990(5-6)
  [4]菲利普·科特勒:营销管理(第10版)[M].梅汝和等(译).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5]刘洪伟等:企业竞争能力的层次结构及其经济学分析.南开管理评论[J],2005(3)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6]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M].陈小悦(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
上一篇:借助体育进行营销的运作模式与策略研究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