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接信息在电视广告中的作用(2)
2015-04-27 01:44
导读:马克思曾讲过,色彩的感觉是最大众化的。现代色彩学的一大突破,就是确定了色彩除了名称之外,尚能传达鲜明的内涵。比如红色代表热情、白色代表纯
马克思曾讲过,色彩的感觉是最大众化的。现代色彩学的一大突破,就是确定了色彩除了名称之外,尚能传达鲜明的内涵。比如红色代表热情、白色代表纯洁、灰色代表高雅、紫色代表神秘。当人们在接受广告色彩时,经常掺入复杂的思想感情和丰富的生活体验,使色彩富有人性和情调,从而具有一定的象征,形成与主题接近的联想。像食品广告中,偏爱绿色和黄色。绿色传达的间接信息是生命、活力、回归自然,这些含义符合现代人的饮食观念;黄色是纯洁、柔和、光明、辉煌的化身,人们一看到黄色,往往联想到丰收的麦浪、金黄的玉米、明丽的澄汁和可口的香酥食品。
3、情节 情节之所以出现在广告中,是因为有些产品无法充分展示自身的特点、功效和作用,或者缺乏较强的视觉冲击力,情节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应运而生。当然,在广告中情节本身也传达一定的间接信息。1992年“全国第三界广告作品展”中,南方黑芝麻糊电视广告片大获全胜。广告中有一个情节,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卖芝麻糊的中年妇女给小男孩的碗中额外添加了一勺,就是这个不经意的动作,颇具亲和力。观众从中能够解读到母性怜爱、邻里乡情、仁义宽厚、不屑蝇头小利等浓浓的、挥之不去的真挚情感和中国人的传统美德。虽然这只是一个动作,却拓展了受者的想象空间,大大丰富了广告的信息内涵,使广告在传播过程中实现了增殖。
4、音乐 法国作曲家卡来尔·圣桑说:“在言辞穷尽的时候便有了音乐,音乐能够说出那种无法说出的东西,它促使我们在自己内心中去寻找前所未知的深处;它能表达任何言语都无法表达的情绪和心态。”确实,音乐应用于广告中,具有其他艺术手段无法比拟的作用和功能。它不仅可以烘托气氛、营造意境,而且还能够塑造形象、深化主题,丰富和拓展广告的内涵。广告音乐通过旋律、节奏、和声、音响等表现手段,形成特有的音乐语汇,产生巨大的穿透力,震撼人们的心灵,传达许多用语言难以传达的情绪。比如张裕干红的电视广告,用深沉隽永的音乐作背景陪衬,用亲切感人的声音传递语言信息,把“传奇品质,百年张裕”演绎得情真意切,回味悠长。创作广告音乐的目的,就是以优美的旋律和独特的音响,在启发联想的同时,加深人们对商品的理解和记忆。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当然,音乐必须服务于广告主题。只有在统一的广告主题下,音乐才成为某种形象或意义的载体,传递一种多意蕴的新内涵。比如孔府家酒的广告,用《北京人在纽约》的主题曲作背景乐,表达了远方游子对家的思念和眷恋,营造了浓浓的思乡情绪。
令人遗憾的是,目前许多电视广告中音乐的作用并没有真正发挥出来。虽然有些广告也使用了音乐,但音乐与广告主题、广告中的产品互不相干,不仅不能够激发联想,甚至无法与主题统一,也就难以起到使信息增殖的作用。
随着《
广播电视广告播放管理暂行办法》的实施,媒体刊播广告的行为得到规范。但是,许多电视台在压缩广告刊播时间的同时,大幅度提高了刊播价格。面对这种形势、广告主欲维持良好的传播态势,要么大幅度追加广告投入,要么挖掘电视广告本身的传播潜能。从更深远的层面分析,一味增加经济投入不现实,因为广告毕竟属于企业的营销范畴,具有较强的投入产出特征。因此,在这种形势下探讨电视广告的信息增殖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①陈卫星:《影像:传播悖论》,现代传播[J]2001,3。
②转引自胡经之:《文艺美学》,[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8,第369页。
③李砚祖主编:《视觉传达设计的历史与美学》[M],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1,第8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