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营销的经济学分析(2)
2015-05-08 02:17
导读:小天鹅与宝洁还在广告宣传上也实现了联合。宝洁拍摄和播放了小天鹅服务人员向消费者推荐“碧浪”和“汰渍”洗衣粉的广告。小天鹅拍摄了“好机用好
小天鹅与宝洁还在广告宣传上也实现了联合。宝洁拍摄和播放了小天鹅服务人员向消费者推荐“碧浪”和“汰渍”洗衣粉的广告。小天鹅拍摄了“好机用好剂”的广告。这两个广告跳出了“卖什么吆喝什么”的怪圈,联合营销给双方带来了更大的市场空间。
2.同一企业不同产品的联合营销
1998年底,上海太太乐调味食品有限公司推出了多品牌联合促销活动:消费者购买“太太乐”鸡精、宴会酱油、任选两款调味包、一个礼品袋,一共只需花10元钱。这些商品原售价约为19元左右,接近50%的折价优惠。这种同一企业不同品牌的联合营销,可以用来搭卖滞销商品,比单一品牌折价促销效果更好。由此可见,同一企业不同产品的联合营销,也能达到单一品牌营销无法达到的效果。该联合营销的是基于鸡精、酱油、调味包都是家居厨房必备用品,一般都不可替代,具有联系效应,要关联使用。
3.制造商与经销商之间的联合营销
一条完整的产业价值链是产——供——销,由于专业化的分工,导致产销主体的分离,但产销主体仍是密切的利益关系体,二者之间存在“联系效应”。例如北京贵友大厦对全场商品8折促销,其中厂家承担10%的降价损失,商家承担10%的降价损失,商品打8折后双方都因薄利多销而进帐更多。又比如,武汉中商集团于2001年3月投入2000万元,低价买断长虹29寸超平彩电1.1万台,以低于市场价400元~1000元的价格抛售,仅4月6日~16日,就售出2500台。这种厂、商之间的合作营销,不但效果好,而且流通环节少、资金回笼快,产、销双方都乐于接受。
4.具有供需关系的企业间的联合营销
具有供需关系的企业间的联合营销,降低整个价值链的成本,提高总体利润,实现“同赢”,并以此击败共同的竞争对手。这一策略主要是面向供应商、经销商。面向供应商市场的营销策略是为了寻求原材料、半成品、劳动力、技术和信息等生产过程所必需的资源,并实现资源的合理分配;面向经销商市场的营销策略是为了合理的进行资源的分配并取得市场终端的支持。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条件下,越来越多的企业为了发展壮大,努力改变价值链的不经济性,非常重视产、供、销整个价值让渡系统的良好协作以便共同创造更多的价值,追求的是整个价值让渡系统的“群赢”结果,并充分挖掘出蕴藏在企业组织之间的巨大生产力,以提高整体价值让渡系统的竞争力。以往,企业视他们的供应商和经销商是导致企业成本上升的主要对象,在某种意义上说,视他们为敌人。而如今,他们认识到企业除了自身的价值链外,还需要通过供应商、经销商和最终顾客的价值链寻求竞争优势,把供应商、经销商作为伙伴而不是竞争对手,更加密切地与之合作会带来很多好处。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Intel Inside”的联合营销策略是具有供需关系的企业间的联合营销最成功的经典模式之一,完全超越了“Intel Inside”的内涵,达到了“英特尔在内,品牌在外”的宣传效果。
普遍的商业逻辑是:客户是上帝,如果你的客户是其他厂商,你就只用面向工业用户做广告,不必做接触消费者的努力,但是英特尔打破了PC业的这个逻辑。于是,“Intel Inside”诞生。英特尔通过PC厂商在各自的电脑上面粘贴“Intel Inside”徽标,以及通过广告直接向最终用户传递英特尔的品牌内涵,让最终用户因为追求可靠、先进的计算技术,从而选择英特尔芯片,同时英特尔公司也向PC厂商让渡利益,从成本价格和消费者需求两面夹击,迫使PC厂商更多地投入英特尔阵营。2001年11月13日,是“Intel Inside”标识,这个在品牌营销领域被奉为经典的推广计划十岁生日。在这10年当中,英特尔共为“Intel Inside”计划投入70亿美元。这个计划是PC机零部件制造商第一次直接面向电脑购买者的广告宣传计划,全球共有2700家个人电脑制造商将“Intel Inside”标识帖到自己机箱上,以表明他们使用了英特尔芯片。 Intel公司在一场“Intel Inside”的联合营销战斗中获得了胜利,成功的使自己从一个默默无闻的个人电脑部件制造商一跃成为了世界著名的客户品牌,塑造了自己与个人电脑挂在一起的芯片商形象。2004年,英特尔的品牌价值高达335亿美元,位列全球最有价值的第五大品牌(美国《商业周刊》)。除了刚刚把PC业务卖掉的IBM,排名在英特尔之前的没有一家是PC厂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