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营销对策(2)
2015-08-02 01:38
导读:4.旅游产品营销方式单一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多样化和旅游者旅游经历的积累,旅游者差异感的需求日益提高,逐渐形成自己的旅游偏好,追求多样化和多层
4.旅游产品营销方式单一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多样化和旅游者旅游经历的积累,旅游者差异感的需求日益提高,逐渐形成自己的旅游偏好,追求多样化和多层次的满足,甚者想成为旅游资源参与者。徐州目前经营方式僵化、结构单一,仍以传统的观光产品为主,文化内涵缺乏,规模小且档次低,无法满足旅游者的多样化和体验性旅游要求。从旅游状态来看,仍是处于静态欣赏,走马观花,没有调动与游客的互动性,缺乏游客融入主题情境的机会。
二、徐州旅游发展对策
综合分析徐州的旅游资源,不难看出徐州旅游区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只是旅游资源开发的方式和策略不妥,国内一些比较成功的旅游区域已经提供很好借鉴。本人从以下几点提出自己的建议。
1.“四权”划分
要解决徐州旅游区目前效益低下问题,就需要引入市场机制,客观要求景区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资源开发权与保护权统一。政府部门是旅游资源所有权的代表,但经营权是可以转让给企业的。将景区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由政府统一规划,组织一方或多方投资,对景区进行长期性的整体性租赁承包、开发建设和垄断性经营管理,并按约定比例由景区所有者和出资经营者共同分享经营收益。在组织结构上,所有者要统一旅游区管理机构,避免多头管理、体制不清,同时旅游区管理机构还要担负起经营监督、规划协调的职能。经营者对景区的长期性经营,使景区资源与旅游环境的保护成为自觉行为,避免了旅游景区短期经营中破坏性开发的短视行为,这种自觉保护的良性机制,实现了资源开发与保护统一,确保了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2.旅游形象营销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要改变徐州的旅游形象,需要对徐州现有旅游资源进行挖掘、概括、提炼、升华、抽象出凝聚徐州特色的个性化主题,设计出独特鲜明、具有感召力的旅游形象定位。首先要建立旅游地主打品牌,能够贯穿于旅游区孤立、分散的景点,做到“景散意连”, 例如武汉(楚文化)、济南(泉文化)、郑州(商文化)、潍坊(风筝文化)。徐州目前最适合主打品牌就是汉文化,可以用“明清看北京,秦唐看西安 ,两汉看徐州”这个口号来宣传,用两汉文化三绝(汉墓、汉兵马俑、汉画像石)为特色代表。其次要建立旅游区的辅助品牌,对主打品牌进行丰富扩充,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展示和表达,使大众对旅游区产生想象性认知,进而形成比较明确的旅游预期和期望。徐州辅助品牌可以用“彭祖文化之地,烹饪养生之乡”、“一城固立、三城重叠、六毁六建、兵家必争之地”、“游淮海商都,赏云龙山水”来概括。徐州主辅品牌传播了徐州旅游区的人—地感知系统,影响着旅客的视觉抽象认知,但一个旅游区发展还要考虑人—人感知系统,它影响着旅客的心情。徐州要改变过去的“强悍、好打斗、方言口头语重,服务质量差”形象,将居民形象纳入旅游规划中,制定标准,采取措施,提高居民素质和形象。
3.区域整合营销
针对徐州目前旅游区的整体营销竞争力不足的问题,采用旅游区域开发整合是一个合理的解决方式,即在市场导向作用下,对各地区的旅游要素进行系统化的调整、重组、优化,实现资源有效配置,优势互补,提高区域旅游资源的利用率,促进不同地区及旅游开发主体之间和谐互动,增强区域整体竞争力。可以模仿“武汉大旅游圈”、“黄山大旅游圈”、“环渤海旅游圈”,建立以徐州为中心的“淮海旅游经济圈”。区域旅游开发整合是关于区域内不同地区、不同主体、不同要素的协调统一,政府的主导行为成为关键因素,江苏政府批准的《徐州都市圈规划》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建立“淮海旅游经济圈”,可以提升了整个圈内包括徐州旅游产品的资源功能,承载单元之间的空间联动性,加强协作,优势互补,实现整个旅游经济圈旅游资源整合,基础设施、交通网络、旅游线路的共建共享。同时整个旅游经济圈由原来竞争为主的博弈过程变为合作为主的博弈过程,由原来的各自巨额的营销费用变为整体营销费用,形成复合价值,带来叠加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