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渠道的重新整合(3)
2015-09-23 01:11
导读:(三)选择合作伙伴 通常,应通过下列指标进行考核:合作精神和道德品质、对当地市场的熟悉程度、与零售商的现有关系、承诺不经营竞品业务、按要
(三)选择合作伙伴
通常,应通过下列指标进行考核:合作精神和道德品质、对当地市场的熟悉程度、与零售商的现有关系、承诺不经营竞品业务、按要求开展业务的能力、管理能力和发展愿望等,可通过面谈、市场访问、实地考察等。
(四)签署协议
通过以上考核指标选择出合作伙伴后,就要与之谈判和签署协议,以明确合作双方的权利义务。
(五)人员培训
人员培训不仅是系统动作前的准备工作,更是系统动作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保障,只有那些经过反复培训的高素质的操作人员才能维持系统的有效运转,保持正确的前进方向。
(六)系统动作
再次 、如何管理合作伙伴配销系统
作为的合作伙伴,经销商虽然与企业形成了结盟关系,但其作为蹭商角色的本质并未改变,在许多方面的利益和企业是不一致的。因此,企业只有通过一整套严格的监督和管理机制来约束合作伙伴,才能保证合作伙伴有效履行职责以达到动作系统的目的 —— 终端市场。合作伙伴配销系统中,由于非本企业人员占多数,如果仍然用“人治”的来管理,会事倍功半,偏离目标。因此,“法治”才是明智的选择——制定严格的执行标准和设立关键指标并对关键指标进行严密监控。那么,有哪些执行标准和指标呢?
三大标准:产品售价、产品流向和配送服务
四项指标:销量、铺货率、生动化达成率和活跃客户比率
三、渠道体制:由金字塔向扁平化方向转变
传统的销售渠道体制呈金字塔式,因其强大的辐射能力,为厂家产品占领市场发挥出了巨大的作用。但是,在供过于求、竞争激烈的市场营销环境下传统的渠道存在着许多不可克服的缺点一是厂家难以有效地控制销售渠道,二是多层结构有碍于效率的提高,且臃肿的渠道不利于形成产品的价格竞争优势,三是单向式、多层次的流通使利于信息不能准确、及时反馈,这样不但会错失商机,而且还会造成人员和时间上的资源浪费;四是厂家的销售政策不能等到有效的执行落实。因而,许多企业将销售渠道改为扁平化的结构 ,即销售渠道越来越短,销售网点则越来越多。销售渠道短,增加了企业对渠道的控制力;销售网点多,则增加了企业对渠道的控制力;销售网点多,则增加了产品 的销售量。如一些企业由多层次的批发环节变为一层批发,即厂家 —— 经销商——零售商,一些企业在成都市设置配送中心,直接面向经销商、零售商提供服务。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四、渠道动作:以总经销商为中心变为终端市场建设为中心——
销售工作千头万绪,但归结起来,销售工作要解决两个:一是如何把产品铺到消费者的面前,让消费者得到;二是如何把产品“铺进”消费者的心中,让消费者乐得买,不同,企业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方式是不同的。
即便是在 20 世纪 90 年代后期,企业还多是注重在销售通路的顶端 , 通过市场炒作和大户政策来展开销售工作。当市场转为相对饱和的状态,对企业的要求由“经营”变为“精营”、由“广耕”变为“深耕”时,这种市场动作方式的弊端表现得越来越明显:
——企业把产品交给经销商,由经销商一级一级地分销下去,由于不健全、通路不畅、终端市场铺开率不高、渗透深度不足等原因,经销商无法将产品分销到厂家所希望的目标市场上,厂商无法保证消费者在零售店里见得到、买 得到、乐得买。
——产品进入零售店后,摆放到什么位置、如何展示陈列、 POP 广告如何张贴、补货能否及时等等 ,这些终端工作经销商往往做不到位,终端销售力。
——厂家的销售政策无法等到经销商的全面执行,其结果是厂家的促销力度越来越大,但促销的效果越来越差。
——厂家与经销商的利益矛盾,使得厂家无法确保一个稳定的市场,经销商无序经营,窜货、降价倾销现象屡禁不绝。
——厂家调动经销商积极性的成本越来越在,导致厂家无利经营。如此等等。实践证明,这种市场动作方式越来越成为工作的桎梏。针对这些弊病,成功企业开始以终端市场建设为中心来动作市场:厂家一方面通过对代理商、经销商、零售商等各环节的服务与监控,使得自身的产品能够及时、准确地通过各渠道环节到达零售终端,提高产品市场展露度,使消费者买得到;另一方面,在终端市场进行各种各样的促销活动,提高产品的出样率,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使消费者乐得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