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渠道冲突博弈分析(2)
2015-11-16 01:49
导读:6、目标不一致。营销渠道的各成员均有自己的目标,当这些目标不一致时就会产生冲突。比如,一家百货店同时销售三个品牌的衬衫,对于百货店来说卖
6、目标不一致。营销渠道的各成员均有自己的目标,当这些目标不一致时就会产生冲突。比如,一家百货店同时销售三个品牌的衬衫,对于百货店来说卖那个品牌的衬衫都无所谓,而对于制造商来说,其特定品牌的销量和市场占有率决定其“生死存亡”,若制造商感到零售商无视其品牌,冲突便会由此引发。
7、传播障碍。传播是渠道成员之间相互作用的媒体,无论这种相互作用是合作性的还是冲突性的。如果不能有效的传播,合作可能很快变为冲突。
(二)渠道冲突起因的内部根源博弈分析
假定有两个企业,即制造商A和批发商B,制造商A生产产品销售给批发商B,批发商B加一定的价格卖给消费者。制造商A和批发商B分别有两种策略选择,制造商A可以选择低价,高价,批发商B也可以选择低价,高价。假设(1)批发商B和制造商A在选择策略时都不可能知道对方的选择即决策是同时做出的(2)制造商A、批发商B都是理性的经济人,则列出如下支付矩阵,括号中左边数为制造商A的收益,右边为批发商B的收益。
根据个体理性行为准则,两个博弈方的目标都是要实现自身的最大利益,博弈双方各自的利益不仅取决于他们自己的策略选择,而且也取决于对方的策略选择。在这个博弈中,对于制造商A来说批发商B有两种可能的选择,假设批发商B选择的是“低价”,则作为制造商A来说选择“低价”收益为8,选择“高价”收益为10,他应该选择“高价”策略。若批发商B选择的是“高价”,作为制造商A来说,选择“高价”收益为3,选择“低价”收益为1,他也应该选择“高价”策略。可见无论批发商B作何选择,“高价”都是制造商A的最佳策略。根据相同的分析思路,我们可以推出无论制造商A作何选择,“高价”也是批发商B的最佳策略。博弈的结果是制造商A与批发商B(高价,高价)的策略组合形成了一个纳什均衡。然而对于制造商A和批发商B的整体来说(低价,低价)应该是最好的策略组合,因为双方均可以获得5的收益,而不仅仅是3的收益。但由于制造商A和批发商B在做决策时没有进行有效的信息沟通,同时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原则AB双方只可能选择(高价,高价)的策略组合。通过以上的博弈过程分析,我们知道引起营销渠道冲突最更本的原因在于制造商与批发商之间均想实现利益的最大化,但由于双方的短期行为和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反而使双方均未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导致了渠道效率的下降和收益的减少。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以上的博弈过程实际上是典型的“囚徒困境”博弈,(高价,高价)之所以能够成为纳什均衡解,与它固有的处境结构相关:其一,参与者之间的博弈是一次性的或博弈次数非常有限;其二,参与者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
四、营销渠道冲突的解决
(一)渠道冲突解决的理论探讨
以上我们用博弈的方法分析了渠道冲突的起因,得出的结论是,由于一味追求个体利益最大化的短期行为和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导致了渠道冲突的产生,那么渠道冲突的解决从理论上说也要从这两个方面着手。
1、大量重复博弈与合作博弈的实现
作为冲突双方的企业之间应该克服短期行为,认识到双方合作的必要性,从这个意义上讲企业之间的博弈具有重复博弈的性质。在这种博弈环境中,博弈的次数为无穷多次,假设另M为贴现因子(我们假定两人的贴现因子相同)。如果A在博弈的某个阶段首先选择了“高价”,他在该阶段得到10的最大收益,而不是8的收益,因此他的当期净得是2。但他的这个机会主义行为将触发另一方B的“永远选择高价”的惩罚,因此A随后每个阶段的收益都是3。A选择“高价”的收益总和为“10 m3 ㎡3 …”而A选择“低价”的收益总和为“8 m8 ㎡8 …”,可见A选择“高价”的收益总和要小于选择“低价”的收益总和。因此,在博弈次数无限的情况下,无论是A还是B必然会选择(低价,低价)的合作策略,因为从长远来看选择合作(低价)策略的总收益是最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