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歧视在网络营销中的应用分析(2)
2015-11-21 01:03
导读:1. 一级价格歧视:个性化定价形式?在实物或者传统市场中,完全价格歧视是很难达到的,这是因为制造商现有的财务资料和统计数据很难确定消费者愿意为商
1. 一级价格歧视:个性化定价形式?在实物或者传统市场中,完全价格歧视是很难达到的,这是因为制造商现有的财务资料和统计数据很难确定消费者愿意为商品付出的最高金额是多少?即使我们知道了消费者愿意为产品支付的最高价格,也很难避免其它愿意付出更多的消费者利用这一优惠条件?而网络营销的某些有利条件决定了完全价格歧视的可能性?在互联网上,制造商可以采用一对一营销技术制定个人化的价格?具体方法是通过消费者的点击率?搜索习惯和网上注册等手段得到消费者购买商品的详细仔料以及他们的信息反馈,从而分析消费者需要什么样的产品,然后再根据消费者对产品的评价?愿意支付的价格区间范围和消费者自身的特征来确定个性化售价?另外,在网络营销中,消费者与制造商一对一交流,单独付账,有效地防止了转卖行为的发生?
制造商实行完全价格歧视,将消费者的最高保留价格确定为商品的卖价,此时消费者剩余为零,生产者剩余达到最大,社会福利净损失也下降为零?所以,一级价格歧视虽然攫取了全部的消费者剩余,但是它的福利水平高于垄断定价的福利水平,类似于完全竞争市场的社会总福利,具有一定的资源配置效率,是可以允许的?因此在网络营销政策中,完全价格歧视是合理的?
2. 二级价格歧视?二级价格歧视是对相同商品的不同消费量索取不同的价格,在网络营销实践中常常体现为制造商的区别量的定价策略,主要包括数量折扣?季节折扣?搭配销售和两部定价等?两部定价就是消费者首先支付一部分固定费用来购买某种产品的消费权,然后为其消费的每单位产品支付统一的价格?比如一些数据库供应商提供一种会员授权,首先收取一定的固定费用作为消费者的入会费用,然后依据消费者选择的数据库种类与数量收取边际成本,而非会员在使用时就会受到限制?而在传统的实物市场上,消费者要想浏览图文,必须花比入会费用更多的钱买书来看,性价比相差悬殊?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二级价格歧视下,消费量越多,消费者支付的单位商品的价格就越低?制造商虽然让渡了一部分消费者剩余,但是大大降低了定价成本,以此获取部分的消费者剩余?不同消费量的消费者因为支付价格的不同,给制造商带来的利润也不一样,消费者剩余被生产者完全或部分榨取,此时生产者剩余介于垄断定价和完全价格歧视定价的生产者剩余之间,社会福利净损失可能为零,也可能为正,但是小于垄断定价下的社会福利净损失?因此,二级价格歧视的社会总福利大于垄断定价时的福利水平,也同样具有一定的资源配置效率?在市场中已经存在垄断的情况下,二级价格歧视在网络营销中的应用也是允许的?
3. 三级价格歧视:群体定价形式?三级价格歧视要求制造商将消费者分为几个可辨认的市场,对价格需求弹性小的市场收取高价,对价格需求弹性大的市场收取低价?与传统的实物市场相比,网络市场上销售者更容易辨认消费者的需求意愿?利用网络的外部效应,在电子商务市场上,一种产品对消费者的价值取决于该群体使用这一产品的消费者的数量的多少,如果在这一群体中使用的成员很多,以至于协调与重新
培训的成本很高,即需求价格弹性很小,就可以把这一群体同其他群体分离,实行不同的定价标准?微软的操作系统windows对集团用户收取高价,对散户收取低价就是一个显著的例子?
三级价格歧视中,制造商对每个群体内部不同的消费者收取相同的价格,但不同群体的价格不同?在每一个群体内部与统一定价相似,存在正的社会福利净损失,与完全竞争相比降低了社会总福利?与垄断定价相比,生产者剩余会增加,消费者之间存在收入转移效应,即支付价格高的消费者减少了消费者剩余,而支付价格低的消费者得到更多的剩余,相当于一个群体对另一个群体的补贴,因此,全部的消费者剩余是增加还是减少要比较不同群体剩余增加或减少的具体数量?三级价格歧视是最常见的价格歧视方式,一般而言,与垄断定价相比,三级价格歧视会使社会福利水平增加,此时,在网络营销中应用三级价格歧视是允许的,否则,三级价格歧视应受到规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