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品贸易大市场营销策略探讨(2)
2015-11-25 01:00
导读:中国与欧美纺织品服装贸易摩擦的表现 在国际市场上,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目前遭遇的贸易、技术壁垒主要有以下几种:特别保障措施、反倾销调查、技
中国与欧美纺织品服装贸易摩擦的表现
在国际市场上,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目前遭遇的贸易、技术壁垒主要有以下几种:特别保障措施、反倾销调查、技术贸易壁垒和社会责任标准SA8000等,这些贸易壁垒给我国的纺织品服装带来了许多显性与隐性摩擦,致使企业产品进入欧美市场的阻力加大,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削弱;同时一方面抑制了中国在最具竞争力的纺织服装生产制造领域的优势在基于平等互利的贸易环境中充分发挥;另一方面剥夺了广大进口设限国消费者享有来自中国质优价廉产品的权利。
应对纺织品服装贸易摩擦的大市场营销策略
20世纪70年代末期,跨国公司迅猛发展,企业竞争已跨越国界,波及全球。垄断资本导致权力分配不均衡,现代大公司居于支配市场和政府的地位;权力机构进一步参与贸易竞争,政治和社会因素对市场营销的影响越来越大,市场的有形和无形的壁垒越来越多。在这种形势下,企业要有效地开拓市场,必须重新调整营销观念,采取有效措施,促使外部环境朝有利于企业的方面转化。
基于上述的原因,美国市场营销学家菲利普?科特勒于1984年提出了大市场营销的概念。他认为,所谓大市场营销,是指为了成功地进入特定市场,并在那里从事经营,企业在策略上必须协调地使用经济的、心理的、政治的和公共关系等手段,以取得当地各有关方面的合作和支持。菲利普?科特勒的大市场营销观念与思想主要是针对企业在封闭的特定市场所应采取的对策。而特定市场是指进入障碍极高的封闭型或保守型市场。由于目标市场国出于政治经济性目的,设置贸易障碍,用隐蔽性的贸易壁垒,如反倾销、特别保障措施、技术性贸易壁垒、绿色壁垒和蓝色壁垒(SA8000)来阻止发展中国家有竞争优势的产品进入他国市场,使得企业用常规的4PS市场营销方式—即产品(Product)、价格(Price)、分销渠道(Place )和促销(Promotion)难以打开其市场的情况下,大市场营销策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成为解决贸易摩擦的有力武器。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大市场营销在传统的市场营销组合(4PS)策略的基础上,加上政治权力(political power)和公共关系(public relations)。权力是一种推的策略,为了进入特定市场,必须找到有权打开市场之门的人。公共关系则是一个拉的策略,即通过各种公共关系活动,逐渐在公众中树立起良好的企业形象和产品形象。可见,大市场营销是一种推拉结合的策略。
实施大市场营销策略,企业应大力配合政府、行业协会进行政府公关,战胜反对者,团结同盟者,争取中立者。从中美纺织品服装贸易摩擦的背后,我们可以看到实际上是美国各种利益集团的斗争,也反映了摩擦带有政治经济的利益。
中美纺织品服装摩擦是美国国内不同利益集团相互博弈的结果。其中有泾渭分明的两大阵营:一个是美国纺织品进口商、分销商、零售商和普通消费者,称其为“美国消费者阵营”;另一个是“美国纺织品制造商阵营”。
对同盟者应充分支持,扩大其影响力。“美国消费者阵营”是我们的同盟者,特别保障措施、反倾销等贸易壁垒会使“美国消费者阵营”遭受巨大的损失,普通消费者须付出更多的美元购买从其他国家进口的商品;因此, “美国消费者阵营”出于自身的利益会积极游说美国国会和美国政府。但该阵营游说美国国会和美国政府的能力比制造商差一些。主要原因是纺织品进口商、分销商和零售商的力量过于分散,很难形成合力;而普通消费者没有采取行动的能力和意愿。
“美国消费者阵营”势单力薄,我们应扩大宣传,从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联合力量继续支持他们的行动与想法。中国政府在运用政治权利与公共媒体方面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纺织品问题,因为它是中国一个有竞争力的领域,而且涉及数千万人的
就业。”“ 中国出口8亿件衬衫,才能换回一架空中客车飞机”这是商务部部长薄熙来在2005年5月《财富》全球论坛发表的观点。同时中国商务部利用各种信息媒体进行新闻发布;抓住各种场合表达我们的观点;利用现代的电子信息媒体等多种渠道表达消费者阵营的声音,陈述共同的观点与立场,让美国公众了解中国,了解我们的企业与国家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