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番茄加工企业国内市场营销策略研究(2)
2015-12-21 01:03
导读:第一板块是以番茄初级加工生产为经营模式。第二和第三板块不同于第一板块,它们是以翻罐生产或深加工生产为经营模式,区域内厂商所经营的产品系列
第一板块是以番茄初级加工生产为经营模式。第二和第三板块不同于第一板块,它们是以翻罐生产或深加工生产为经营模式,区域内厂商所经营的产品系列化程度高,番茄加工食品仅是其产品系列中的一种,还有其他原料的加工食品。如东莞永益食品公司产品系列不仅有番茄酱、番茄沙司,还有食用油系列、辣酱系列以及味精系列。
1.3 新疆番茄知名度高,成为中国番茄的代名词
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是制约番茄生长最主要的因素。大自然赋予了新疆、甘肃和内蒙古三地适宜番茄生长,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这三个地区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所以番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番茄红素含量以及单产都很高,而且霉菌含量低、病虫害少,适于加工优质的番茄制品。新疆番茄产业发展早,发展规模大,而甘肃、内蒙古起步较晚、规模较小,新疆番茄产品的知名度远远高于甘肃和内蒙古。
在国际上,新疆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河谷、地中海地区并称全球番茄种植与加工的三大中心,约占世界番茄制品总量的21%。在国内,新疆番茄制品占全国番茄制品产量的90%以上[3]。商家和消费者广泛认为新疆番茄就是优质番茄,就是中国番茄。
1.4多品牌分割市场,各区域品牌领导者不一
各区域的主导品牌不一致,每个区域都有主导品牌。如西安的批发市场以梨春为主流,零售终端则以家乐为主流;郑州的批发市场以屯河为主流,零售终端则以家乐为主流;济南的批发市场以凤球唛为主流,零售终端则以味好美为主流。甚至在同一区域同类市场或同一市场不同卖场主导品牌也不一致,如天津兴耀副食调料市场以屯河为主流,天津副食调料市场则以中基为主流;北京玉泉营西区市场以博斯腾为主流,东区市场则以天路为主流。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深入分析发现,品牌分布的格局并非源于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国内的番茄市场尚未成熟,番茄食品消费属非理性消费,消费者对品牌认知并不深入。所谓“得通路者得天下”,真正决定市场领导者的根本原因,实际上是厂家拥有经销商的规模及其渠道掌控的能力。
1.5批发市场与零售终端市场产品种类有明显区别
批发市场产品种类与零售终端产品种类有明显区别,原因在于市场供需特征决定了产品结构特征,产品种类取决于消费流向的差异。
批发市场的产品主要流向饭店、食品加工厂或分销到周边地区,多以850g~4500g大容量马口铁包装番茄酱为主,番茄沙司和调味酱产品相对较少。
零售终端市场的产品主要流向家庭消费者,多以番茄沙司、调味酱为主,包装容量较小,有198g马口铁包装以及70g、75g、30g*4、35g*4塑料真空袋包装。
1.6由西向东,市场区域特征明显
首先,由西向东,市场成熟度增加。由西向东,区域经济发达程度提高,受西方消费文化影响程度增加,消费者对番茄食品的认知度较高,对番茄产品的需求较大,市场规模增大。
其次,由西向东,市场品牌增多。调查显示,由西向东,品牌增多,消费量也呈相对上升趋势。西部地区如兰州、西安,番茄食品消费量少,产品品种相对较少,竞争相对较弱,品牌相对集中,以新疆品牌为主。东部地区如北京、天津,番茄食品消费量增大,产品品种增多,竞争相对激烈,品牌增多,南北方品牌云集。
最后,由西向东,市场需求结构变化较大。市场需求结构变化体现为番茄食品品种结构的变化。番茄酱在番茄食品市场的比例由西向东逐渐减少,番茄沙司和番茄调味酱的比例相应增加,这取决于市场成熟度、产品认知度和消费习惯。这一现象在批发市场表现尤为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