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餐饮市场的品牌竞争(2)
2015-12-29 01:12
导读:1.3.1 提高市场占有率 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越高,其在市场中所占的份额就越高,这是任何行业的规律。例如,联合国工业计划署的调查表明,著名品牌
1.3.1 提高市场占有率
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越高,其在市场中所占的份额就越高,这是任何行业的规律。例如,联合国工业计划署的调查表明,著名品牌在整个产品品牌中所占的比例不足3%,但是著名品牌产品所拥有的市场份额则高达40%以上,销售额更超过50%。
1.3.2 形成竞争防线
品牌的差别是竞争对手难以仿效的,它融多种差别化利益于一体,是企业综合实力和素质的反映。强势品牌能够使企业长期保持市场竞争的优势。对来自竞争对手的正面进攻,品牌资产筑起森严的壁垒;对于未进入市场者,品牌资产代表的品质以及消费者对它的推崇往往会使竞争者放弃进入市场的念头。
1.3.3 获得更高的边际收益
美国的一项调查表明,领导品牌平均获利率是位居第二品牌的4倍,而在英国更高达6倍。消费者在许多情况下乐意为购买名牌而支付更高的金额。一方面,价格被作为质量的暗示认知,品牌资产所体现的品质支持更高的定价;另一方面,追求拥有名牌的满足与优越感使消费者不介意支付更多。
1.3.4 更好地应对环境变化
品牌所形成的资产增强了企业与品牌面临恶劣环境的适应性与应变性。面对一些突发事件,著名品牌往往能比小品牌更从容地渡过难关。例如,曾经在武汉发生的麦当劳废油外流到小餐馆的事件,麦当劳凭借其在中国多年建立起来的品牌影响力,较成功地化解了这件事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2 品牌竞争现状分析
当前,国内品牌营销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2.1 缺乏品牌营销意识
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但在餐饮企业中却没有诞生出多少民族品牌,特别是缺少具有全国知名度的民族品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大量老字号餐饮企业由于观念、机制、资金、人才等方面的原因,纷纷湮没于市场大潮,有的改弦易辙,有的惨淡经营,有的卖号求财,有的苦苦挣扎……一大批优秀的老字号品牌流失在市场经济的大潮里;而一些新型餐饮企业,又因为缺乏历史文化的沉淀而无法大振名声,由此造成了目前餐饮品牌少之又少的情形。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2.2 品牌资产管理滞后
知名品牌是餐饮企业的无形资产,具有很大的经济价值,而我国一直忽略企业知名品牌的评估工作,使得我国绝大部分知名品牌都没有表现出相应的经济价值。一些传统名牌的资产管理和市场营销缺乏创新和特色,远远没有发挥出作为传统名牌应该具有的乘数效应和扩张效应,在行业中的相对地位不断下降。这对知名品牌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也成为我国知名品牌进入国际市场的一大障碍。
2.3 忽略品牌建设的整体性
餐饮品牌由服务品牌、环境品牌、菜点品牌和企业品牌四大部分构成,由内隐的文化要素和外显的符号要素构成。因此,餐饮品牌的发展取决与这四大品牌的发展状况,取决于内隐要素和外显要素的协调发展。而目前,餐饮企业在发展餐饮品牌上缺乏足够的整体意识,许多企业在品牌建设上重外轻内,影响了餐饮品牌的饱满性和整体性。气功界的行话倒是很能说明问题: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练拳不练功,到头一场空。
2.4 缺乏文化内涵支持
品牌应是某一企业文化或者产品文化、服务文化的象征,创建优秀品牌的关键在于文化的深化和升华。目前一些企业在创建餐饮品牌时,热衷于追求华丽的外表和浅显的做作,这不能不影响到品牌的健康成长。
2.5 品牌推广力度不够
“麦当劳”、“肯德基”占领全球市场,发展成为全球性的跨国公司,而我国餐饮企业的民族品牌走出国门者却难得一见。很多具有上百年历史的“老字号”餐饮店,至今仍无法突破地域界限。全国除了“全聚德”等极少数餐饮企业注意品牌的推广和跨地域、跨国界的连锁经营之外,很多“老字号”餐饮企业实际上仅仅是一个“地方特色”店而已。“小富即安”,“好酒不怕巷子深”等落后观念根深蒂固,决定了我国餐饮业的一些传统品牌不可能得到推广,而且有些“国”字号餐饮企业缺乏竞争意识,品牌观念淡薄,没有进行品牌推广的动力,更有些“老字号” 餐饮企业实际上是在吃无形资产的老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