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的《市场营销》教学模式的实(2)
2016-05-07 01:00
导读:要求五完成任务书的内容需要大量时间和搜集大量信息,要求各小组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完成,完成时间为两周,课堂展示时间为两课时。 在《市场营销》
要求五完成任务书的内容需要大量时间和搜集大量信息,要求各小组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完成,完成时间为两周,课堂展示时间为两课时。
在《市场营销》教学过程中采用项目教学法,形成“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特征。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参与从信息收集、计划制定、方案选择、目标实施、信息反馈及成果的评价整个过程,共同讨论,共同承担不同的角色,在互相交流学习的过程中最终获得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案。这样,学生对市场营销活动的每一具体环节都有所了解。同时,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学生学会学习的过程,也是获得经验的过程,因而市场营销能力会得以提高。
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的《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模式的评价
《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模式的评价应从职业活动和岗位要求分析入手,以培养职业能力为评价目标,以职业技能资格标准为依据,结合教学实施的模块和项目,制定相应的评价内容、评价办法和评价标准,逐步建构评价内容综合化、评价方法多样化、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
(一)评价内容应强调专业能力和职业能力
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的课程评价内容应与国家、行业、企业标准接轨,既要求学生掌握所必备的专业理论知识,同时也应结合企业营销岗位的能力要求和职业发展需要,对营销专业能力和社会能力进行考核。其中,专业能力为营销岗位所要求的专业技能,是课程评价的重点内容;社会能力又称为通用能力,它是适用于所有职业的一般性职业能力,是从事任何工作取得成功都必须掌握的能力,具有在不同职业之间普遍的适用性和可迁移性的特点。
根据营销岗位的技能要求,我们可将学生必须掌握的专业理论知识整合为该课程的十大营销理论,并对每个营销理论都提出相应的专业技能目标,并将理论知识评价与技能评价有机地组合起来,在技能评价中看理论知识的具体运用效果。结合高职课程的素质培养要求,将学生应具备的社会能力划分为九类,根据学生在课堂学习、完成作业和社会调研等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对学生所应具备的社会能力进行评价。专业理论知识、专业能力与社会能力评价内容见表1。其中,每一教学项目的“专业理论知识、专业能力、社会能力”的评价分值比例可约定为各占20%、50%、30%。这样,通过综合评价,既可检验学生是否真正理解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以及能否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营销实践中,又可检验学生是否具备职业岗位所需的综合素质,从而对学生专业能力和社会能力的评价提出了要求。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表1 专业理论知识、专业能力与社会能力评价内容
(二)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
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的《市场营销》课程评价系统的改革强调以实践教学评价为主,在评价考核的过程中实现模块评价、项目评价、过程评价、量化评价以及多主体评价的实施。
模块评价和项目评价是指结合教学活动的实施,将《市场营销》的评价内容划分为若干模块及多个工作项目,制定各项目考核手册(如表2),通过具体的、可操作的量化
评价指标,一方面,根据学生完成项目的进展情况对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以及岗位技能掌握程度进行评价;另一方面,根据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学习表现,评价学生的社会能力,从而有效达到评价学生职业技能、职业能力的目的。
传统的评价主体多以教师为主,影响了学生参与评价分析及开展自我反省的积极性。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的课程评价体系可由教师与学生考核代表组成的考核小组共同进行评价考核,使学生有机会进行自我反省及思考,提高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由于学生比较在乎自己的项目结果在营销实践中运用的成功几率,并会以此衡量社会对自己的认可程度。因而,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邀请企业对一些大型的项目作业进行评价或点评。这样,既可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拉近了学生与营销实际环境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