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整合营销传播理论研究的新发展(2)

2016-09-25 01:02
导读:2.从服务类产品的广告策略的角度分析。自进入21世纪以来,对IMC的研究逐渐转向实践研究。但是很少有人研究不同市场环境下所应采用的不同IMC策略,尤

  2.从服务类产品的广告策略的角度分析。自进入21世纪以来,对IMC的研究逐渐转向实践研究。但是很少有人研究不同市场环境下所应采用的不同IMC策略,尤其是对以“无形”为主要特征的服务行业,如何使用IMC理论更是很少有人问津。Grove等人(2002)从服务类产品的广告策略角度对如何通过IMC来表现服务的无形性问题进行了探索性的研究,并从战术角度研究了如何更好的使用IMC理论为服务产品的营销服务。他们以Lovelock的服务类型作为服务分类框架,对四大类服务产品中的广告进行测试,以评估广告者通过实践IMC理论,可以将服务的无形性更好表现出来的效果。通过研究发现,在四大类服务产品中,关于IMC的组成几乎没有差异,但同无形服务产品(如教育、零售、银行等)相比,有形服务产品(如发型设计)中广告的整合程度更高。
  3.从广告媒介组合角度分析。在IMC应用过程中,媒体的选择也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Tavassoli等人(2003)在使用不同国家的语言广告中,比较听觉要素和视觉要素对广告效果的影响。他们发现,听觉要素和视觉要素会对语言广告起到无意识的负面作用,即干扰消费者对广告的理解。但是,通过IMC,可以有意识的使视觉要素和听觉要素对广告回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试验表明,在英文广告中,听觉要素对广告回忆的促进作用更强一些,而在中文广告中,视觉要素的促进作用更强一些。因此,可以通过IMC理论,在多种媒介之间进行整合,同时结合不同的语言环境差异,更好的实现广告的目的。Naik等人(2003)也从多媒体传播的协同作用角度研究了IMC理论的应用。他们认为,IMC应用中,对于多媒体传播的协同作用理解的并不是很好,因此,他们通过一个普通的动态广告模型,在多媒体环境中测试协同效用。他们解释了广告者们该如何通过使用Kalman滤波法来评价多媒体沟通的整合程度和有效性,同时也研究了如何处理广告过渡预算的问题。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二)基于销售促进策略的IMC理论研究
  大多数IMC理论都聚集在广告策略的研究当中,关于销售促进销售策略的IMC理论研究不是很多。其中,Naik (2003)提出了一个模型,研究如何在动态预算决策中引入协同效用,但是他们的分析仅建立于市场层面的月度数据的基础之上,而忽略了员工个人层面的连续传播。Smith等人(2006)发现,多个媒体相继作用于受众,而不是同时作用,可能会更有效。两个连续作用的传播媒体之间的时间滞后影响了他们之间的协同效果。他们基于营销与销售层面,研究了营销部门与销售部门营销传播之间的不衔接。营销部门很好的进行传播,可以引导或吸引许多顾客,但是由于销售能力的限制,太多的顾客关注可能会影响下游的销售人员的积极性,在此基础上他们创建了3阶模型,以此来研究不同阶段连续的营销/人员销售传播的效用。   (三)基于品牌建设的IMC理论研究
  Ducan(2004)在IMC研究当中,最大的贡献就在于将品牌关系确定为IMC的核心价值追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关系利益人的概念,围绕着品牌关系和关系利益人提出了一系列原则和方法。他们认为IMC之所以无法普遍运用的原因,就在于企业没有彻底改变它的体制和优先顺序,以致IMC发挥不了作用,要想增强长期有利的品牌关系,单靠进行IMC是绝对不够的,它需要进行一个跨职能的整合过程,包括企业目标的确定,薪金系统的建立,核心竞争力的培养,以及一个可以追踪顾客交易、品牌讯息、策略一致性、任务营销和自主性营销企划的资料管理系统。他们认为IMC只是整合体系中的冰山一角,营销需要从头到尾重新组合,才能建立起合乎成本效益的品牌关系发展过程。
  我国学者对于IMC与品牌建设的研究也是比较关注的,而且也取得了一些突破性的进展。马援(2003)根据IMC提出了品牌整合传播(BIC)的概念,以IMC为理论基础,以品牌运营的角度,以整合各传播要素为手段,以建立和维系品牌关系为过程,以提升品牌价值和品牌资产为目标,探索BIC实践模式;王金广等(2006)从品牌视觉识别(VI)的角度来研究IMC如何在VI方面应用;蔡勇、赵平(2006)认为,IMC的终极战场在于顾客心智,而顾客进行购买决策的依据在于对品牌的价值判断,基于此他们建立了基于顾客价值的购买决策模型,指出顾客购买认同价值是顾客进行购买决策的依据,而顾客认同价值的大小由顾客对品牌的认知价值和情感价值决定。他们认为IMC就是要通过影响顾客心理,提高品牌认知价值和品牌情感价值,以此建立顾客忠诚。
上一篇:中国人奢侈品消费的行动逻辑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