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试论国际贸易中的舆论壁垒及其应对措施学毕(2)

2014-05-15 01:04
导读:当今时代是一个信息传递渠道日益多元化,信息发布可因国际互联网的应用而达即时更新、瞬时传播的网络传播时代。现代媒介传播方式决定了其传播信息

    当今时代是一个信息传递渠道日益多元化,信息发布可因国际互联网的应用而达即时更新、瞬时传播的网络传播时代。现代媒介传播方式决定了其传播信息的速度和转移焦点的速度都非传统媒介可比。网络资源每天都在大量快速地更新,google信息栏更新的速度是以毫秒计。舆论焦点转移迅速,限制了当事人的反应时间和空间。出于对“正面报道为主”的宣传方针的机械式的理解,我国媒体关于突发性危机事件的传播不能跟上信息化时代的发展步伐,在发生危机性突发事件时我国传媒系统经常迟疑不决,造成“失语”或报道迟缓,结果由国外媒体占报道先机,既不利于发出我们的声音,也不利于我国传媒的公信力,就可能会出现小道消息、传言乃至谣言充斥传播场的情况。
    4.目的的双重性。
    舆论壁垒除了具有经济上的贸易保护目的之外,还往往具有其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以中国为例,目前一些国家恶意低毁“中国制造”,其实质不过是政治上的“中国威胁论”在经济上的翻版罢了,其最终目的都是要干扰中国的发展。
    国外一些媒体对中国制造的产品大肆渲染,肉价与瘟疫,鸭蛋与苏丹红,纸馅包子等都是宣传对象。同时,对中国国民的饮水、饮食安全表现出极度的关心;对上不起学、买不起房、看不起病等问题也关怀备至;对生态破坏、大气污染、水污染等也颇多微词。总之对中国的民生问题以找毛病的方式表示关切,其目的无非是让中国人产生“内忧外患”的感觉,有制造混乱的图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现在打出“中国制造”这张牌,为的也许就是经济以外的政治目的。通过给“中国制造”不断制造麻烦,激发民众的不满情绪,给领导层增加压力,迫使政府出台一些措施,以便影响中国的大政方针走向。这与20世纪80年代末期西方国家对苏联和东欧的做法颇为相似,不能不让我们警觉。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
    三、舆论壁垒对于出口国利益的影响
    舆论壁垒通过故意夸大某国产品的质量问题,对其出口产品质量的缺陷进行妖魔化宣传,从而达到贸易保护的目的。这一做法破坏了国际贸易交往中的公平和平等原则,阻碍了正常贸易往来,给双方的当事人尤其是出口方利益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1.威胁出口国产品市场。
    一些国家利用报刊、电视、互联网等媒体,频繁报道他国产品质量问题,故意妖魔化他国产品,必然影响消费者对该国产品的消费。例如,中国水果因农药残留问题被越南媒体曝光后,销量大降,以至要换上韩国水果的包装,才能在越南顺利出售。2002年日本有关媒体故意夸大从中国进口蔬菜中检测出部分残药事件,将之说成是“威胁到国民健康的重大问题”,以致造成日本人对中国蔬菜产品的“恐购症”,直接导致中国蔬菜中荷兰豆、青花菜、大葱等6个品种出口日本严重受阻,不少订单被取消,一些大型商场或超市甚至将中国蔬菜撤下柜台。
    2.出口产品价格下跌。
    由于国外媒体的恶意宣传和炒作,导致国外消费者对出口国产品产生抵触情绪,出口国企业为保住海外市场,只有降低出口价格。例如,自中国水果在越南遭受舆论壁垒后,越南市场上中国产富士苹果售价每公斤比以往下跌了5000 ~7000盾,柑桔则下跌了1万盾左右。

    3.产品竞争力下降。
    一些媒体的报道对于他国产品以偏赅全,蓄意炒作,极大程度上损害了他国产品的声誉,影响了他国产品的竞争力。2007年6月,全球最大的玩具商美国美泰公司召回中国生产的玩具,称“回收的这批玩具含有铅,对儿童的脑部发育会造成很大影响”。事后,经中国质检总局和中国商务部调查查明:美国玩具公司大规模召回涉及的2100万件玩具当中分为两类情况:一类是属于所用的涂料和油漆含铅超标的问题,这一类大概有300万件,占整体召回数量的14%。造成铅含量超标的原因,一方面有生产厂家在购买和使用原材料中,在生产管理当中的漏洞;同时也有品牌的经销商在验收环节当中的缺陷。第二种情况是1820万件中国产的玩具,因为今年5月份美国材料测试协会公布了一项针对玩具材料使用的新标准,玩具经销商自愿根据新的标准召回。这些玩具主要是2007年以前生产和销售的、当时符合美国标准的玩具。换句话说,这是对消费者,特别是对儿童健康负责的一个举动。严格来讲,同这批玩具的产地和质量是没有直接关系的。但是,针对这些大规模的召回事件,个别海外媒体不顾事实,以偏赅全地做出评论和判断,借机煽动当地消费者的不满情绪,使中国产品蒙受了巨大损失。

您可以访问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查看更多相关的文章。


    四、中国应对舆论壁垒的措施
    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中国出口额占世界出口总额的比重2007年提高到8.8%,世界排名跃居到第二位。由于我国产品享有巨大的劳动力和原材料比较优势,在国际竞争中往往处于明显的有利地位,对外贸易的快速增长对其他国家构成较大的压力。于是经营情况日益恶化的当地产业纷纷采取多种手段希望将中国产品挤出本国市场,这其中也包括舆论壁垒。这就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应对。

    1.建立预警机制,实现对外贸易保护前置化。
    舆论壁垒的产生在于信息的不对称。近年,国外多次以各种贸易壁垒限制我国农产品出口,使企业遭受严重损失,由于信息不灵,山东、浙江、江苏等省企业农产品出口到日本时吃大亏,原因是我们不了解对方的情况,而对方对我们了如指掌,一旦发现我们有优势产品,对方就制定相应的对策限制我们的产品。针对这种情况,国家应建立专门的机构,收集、研究我国主要出口商品可能遇到的舆论壁垒的信息情报,紧密跟踪重点出口的国家和地区情况,保持信息的高度敏感,及时了解、收集、跟踪国外一些媒体的动向,定期或不定期向企业发布预警信息,以此建立一套有效的预警机制,这样就可以帮助我们对国外可能实施舆论壁垒时有所估计和预测,提醒企业及时做好相应的准备。
    2.积极与境外当事媒体沟通。
    中国向有“酒好不怕巷子深”、“身正不怕影斜”的传统,但面对舆论壁垒,积极与境外当事媒体沟通才是化解危机的上策。当国外媒体对中国出口产品存在歪曲事实的报道时,政府有关部门、行业协会或当事企业应尽快与有关媒体取得联系,相互沟通,讲清事实。必要时请国外媒体和相关政府部门参观中国产品加工企业,展示规范化的生产流程,达成正本清源的作用f47。例如,2005年1月,印尼最大的电视台SCTV声称,中国向印尼提供的救灾食品是“过期的,不能食用”。而实际情况是,中国食品包装袋上标明的2004年12月是生产日期,而印尼一些不负责任的媒体把它说成是保质期。中国驻印尼大使馆对这一事件非常重视,分别对印尼海关、机场工作人员、北苏门答腊省药品食品监督局和北苏门答腊省政府做了说明和解释。大使馆还通过接受电视采访、发表声明、召开新闻发布会等各种形式,向印尼民众进行解释说明,最后多数曾经发表过错误报道的媒体都进行了更正。流言来自媒体,化解流言的方法也要借助媒体。中国企业在面对国际上一些不实报道时,应努力抢占媒体、尤其是网络媒体话语权,对国外的不实报道给予针锋相对的回应,以最大可能地挽回损失。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
    3.提高产品质量,走发展品牌的道路。  

上一篇:浅析夫妻约定财产制学毕业论文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