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人口犯罪分析(3)
2015-04-02 01:03
导读:另外随着产业化、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征用农民土地现象十分严重,使得很多农民丧失了土地,成了无地可种,无业可就的“新农民”。农民本身就是一个
另外随着产业化、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征用农民土地现象十分严重,使得很多农民丧失了土地,成了无地可种,无业可就的“新农民”。农民本身就是一个弱势群体,低保没有他们的份,医保与他们无缘。失往土地,导致日常生活、子女进学、医疗救助等方面面临很多困难。在征地款赔付时,约定的赔偿金额不能及时赔付或者有领导直接用大家的钱办自己大事。另外土地价格、赔付方式都是征地方与村民委员会某几个领导约定,广大农民兄弟根本不知道,这种情况下被征地农户得到的赔付金额远不能支付日常开销。迫于生计,这些失往土地的农民进进城市打工,成为城市部落建设的新主力——农民工,他们干的全是城市居民不愿意干的脏活、苦活、累活。一些农民工辛辛劳苦的劳动之后,工头、老板却经常无故苛扣农民工的打工报酬,甚至根本就不予兑现。总之,农民无论是在家劳动,还是外出打工,假如由于正当权益保护不力,导致生活困难,就很轻易为了生计而走上犯罪道路。
(四)执法不严,打击不力
一方面,在政法机关办案经费普遍紧张的情况下,受利益驱动,有的机关把罚款当作生财之道,随意执法,以罚代刑,以罚代管,一些本来明显构成刑事犯罪的案件,降格为治安案件,作罚款处理了事。交通肇事刑事案件逐年增加,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车辆增多有一定关系,但与日常有关单位治理不到位,肇事者受不到严厉的刑事制裁更有着直接的关系,钱可以买罪,权可以使农民丧失对法律的信任;另一方面,有公安机关为了维护自身的名誉,对于刑事案件“不破不立”或者“立而不破”,使犯罪受到法律追究的成为个别,大部分不能受到该有的法律制裁,从而造成犯罪行为人不被抓获的侥幸心理。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对于农民工的治理,有的治理者在履行治理职能时,只知道严厉的苛求他们,而忽视对他们的帮助、引导、科学治理,更有甚者以为是农民工抢了他们的饭碗,是农民工的到来给城市治安埋下了隐患,对于广大的农民工只知道罚款、收留、钱送回原籍。他们没有看到农民工兄弟为城市建设所付出的辛勤与汗水,却只看到大量农民工的流进给城市治安综合治理带来了隐患;对于城市中那些侵犯农民工权益的行为,确视而不见,或者在帮助农民工维权时,态度不坚定,打击不到位。治理部分的纵容只会冷农民工的心,助长那些拖欠农民工工资工头、老板的气势。
三、农村人口犯罪预防对策
(一)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进
农民犯罪很大一部分是为了经济利益和非法经济利益而形成的,只有加强农村经济发展,增强农民收进,才能缓和和解决广大农民的需要和社会物质承受力之间的矛盾。传统的农民仅仅依靠那一亩三分地的收进,种植物主要以小麦、玉米、大豆水稻为主,很难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况且中国进世后,进口小麦的质优价廉,对我国的传统农
作物种植带来了挑战,传统的小农经济更不能保障农民的收进。这就要求我们广大的基层治理者,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积极探索适合当地的发展模式。大胆地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经济,以形成规模,形成品牌;积极谋求农民脱贫致富道路,增加农民收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减少农民犯罪。
( 二)加大普法深度,广度,进步农民法律意识
鉴于农民对法律知识的缺乏、无知,笔者以为进步农民的法律意识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手:第一,积极开展法制宣传月活动,期间间隔不能太长,最好每个季度一次,同时也要留意地点的选取,不能总是在一个地方,使一项原本惠及千万人的措施成为少数人的专利。通过该活动,才能保证村组有机会迎来法制教育宣传,让农民兄弟得到实惠的法律知识;第二,有必要在农村设立法制宣传干事,明确责任,落实到人,可以通过漫画聊天的形式,潜移默化,让法律知识深进人心;第三,宣讲内容要紧密联系农村实际,让农民爱听、乐意听,不能就理论、讲理论,让农民兄弟厌恶;第四充分利用学校这块阵地。因地因时制宜地开展对学生及家长的法制教育,从而扩***律知识的宣传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