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浙江产业集群之弊:以保护知识产权破之

2015-06-10 01:46
导读:法学论文毕业论文,浙江产业集群之弊:以保护知识产权破之样式参考,免费教你怎么写,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大量范文样本: “57.52%的没有投进科研
“57.52%的没有投进科研经费,仅18.10%的企业拥有自主的知识产权产品。”这是浙江省工商联最近组织对浙江民企的一项调查得出的结果,这无疑凸显出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严重不足。
  作为全国民企大省的浙江,民企实力在全国事最强的,经营体制和经营理念在全国也是最为领先的,按道理讲并不缺科研资金,更没有国有企业科研体制的弊端,为何浙江民企不愿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在科研上投进经费,走上自主创新的康庄大道呢?
  产业集群起家
  要回答这些就要追溯浙江民企的起家源头和发家经验。浙江民企之所以在全国起家最早,最快,一方面得益于浙江各级政府当初的无为而治;另一方面则得益于浙江民企的发展模式:产业集群。被专家称作“第三次浪潮的发动机”的产业集群,就是一个区域内密集发展一种产业,千家万户,成龙配套,产业链相关的上下游产业和相关的辅助产业、服务业聚合在一起。
正是由于产业集群的产生和发展,才使得浙江民企发展迅速。从专业化类型看,有绍兴的轻纺、永康的五金、温州的皮鞋、乐清的低压电器、海宁的皮革、嵊州的领带、桐庐的制笔、诸暨的袜业等。这些星罗棋布的产业群已经成为浙江开拓国际、国内市场的生产基地。这正是25年来“浙江制造”一直保持全国领先水平的主要原因。
  为什么浙江民企一开始就选择了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呢?一方面产业集群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本钱,另一方面产业集群能使中小民企一开始采用模仿和仿冒手段迅速投进生产,发展壮大。产业集群内,由于企业上下游之间、配套企业之间同在一个不大的区域里,配套产品的物流本钱低,配套企业之间比较熟悉,诚信度高,交易风险也就很低。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这轻易使一个不起眼的产品和企业,在很短的时间内做得很大,不仅在国内,甚至在国际上也很快能占有一席之地。更为重要的是在一个产业带中一个企业或通过模仿或生产出一个新产品,假如市场销路好,整个产业集群的同类企业会蜂拥而至,通过仿冒生产这种产品,这样导致产业集群规模越来越大,形成巨大的产能规模,产生难以估量的规模效应。
  仿制带来的惰性
  但民企发家起于模仿和仿冒,发展到一定阶段仿冒却成为民企发展最大的障碍,甚至是杀手。产业集群内由于企业间的竞争更多的是在本钱与价格之间的竞争,所以创新能力很难增强。更要命的是同类相聚,一旦有新产品出来,仿冒变得十分轻易。而当仿冒成了企业之间竞争的一种习惯后,那么谁还会花大量的人力、物力,承担巨大的风险往搞新产品研发呢?企业都懒得往搞研发,那么整个产业集群内的创新能力就只能是越来越弱。这样在集群内同类企业的恶性竞争难以避免,相互压价、低价竞争必然愈演愈烈。最后的结果是,低价上风成了产业集群在与国内外市场竞争中唯一的核心竞争力。
  由此可见,产业集群的最大负面是遏制了企业的研发能力、创品牌的冲动和自主知识产权的获取。在浙江的产业集群里,立志于搞研发的企业很少,创品牌的也未几,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更少,其原因就在这里。很多中小企业成长初期盛行“什么赚钱就做什么”,或者干脆搞拿来主义,自己不往搞研发,这种生产模式必然导致企业发展道路越来越窄,效益越来越低。所谓“一流设备、二流质量、三流价格”,就是浙江很多民营企业的现实写照。
  这样导致浙江省民营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很弱。在企业生产的新产品中,只有不到半数的产品是自己研制的,企业承认有17.41%的新产品是仿冒的,一些企业数年没有更新产品。宁波市的专利授权自1999年来,每年总量递增均在20%以上,但大多是相关外观设计和实用新型发明,技术创新所占比例很低,仅为3.91%。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以知识产权保护破围
  自主创新是企业持续保持竞争力的关键。通常企业往往是从模仿起步的,完成从模仿到自主创新的转型,对企业而言是至关重要的一道坎。日本、韩国的很多企业也是从模仿起步的,但他们具备长期的战略眼光,成功地迈过了那道坎,从而使其半导体、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了一席之地。
上一篇:关联交易和银行信贷风险控制研究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