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正执法思想,保障在全社会实现公平和正义(2)
2016-09-14 01:20
导读:二、端正执法思想,进步执法品质 保障在全社会实现公平正义,必须端正执法思想,创新执法理念,进步执法品质。 1、端正执法思想必须树立宪法至上的
二、端正执法思想,进步执法品质
保障在全社会实现公平正义,必须端正执法思想,创新执法理念,进步执法品质。
1、端正执法思想必须树立宪法至上的意识。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是其他法律的立法依据,是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以及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宪法的基本功能是保障公民权利、限制和规范政府权力。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关的职责与权力等方面。自由是一切公民权利的出发点,从自由沛生的一切公民权利是宪法保障的基本回宿,宪法对公民权利保障的终纵目的,不过是体现国家主人即人民的自由而已。我们要按照党的十六大关于推进依法治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的要求,实施依法治国方略。依法治国首先应该是依宪治国,依宪行政、依宪执法是依法治国的灵魂和精华所在。因此,各级公安机关和广大***要牢固树立宪法意识,确立宪法至上的观念,遵守宪法的各项原则和规定,维护宪法的尊严和权威。在行使行政权力、执法权力、治理行政事务以及组织行政、执法工作时,必须依照宪法的条文和精神来办,在执法中体现宪法的精神,树立人性化的执法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权,法律眼前人人同等,切实保障公民的权利不受执法权力的任意侵犯,防止随意限制、剥夺公民权利的违宪现象的发生。
2、端正执法思想必须树立权利至上的意识。
《人民***法》规定,公安机关的任务是:维护***,维护治安秩序,保护公民的人身安全,人身自由和正当财产,保护公共财产,预防和惩办违法犯罪活动。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公安机关作为依法行使国家赋予权力的的行政机关,不仅肩负保卫***,巩固***执政地位,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任务,还肩负着保护公民人身、财产安全、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等“私权”的任务。公安机关行政和执法的过程,实际上是维护国家“公权”与公民的“私权”的过程。宪法确立的主权在民的原则,集中地表达了国家的一切权力回属于人民,来源于人民并服务于人民的理念,它夸大国家权力的有限操纵性和公民权利的有限妨害性,它对公民权利的明确而正当的宣示,即意味着对传统“人治”权力尽不客气的限制。各级公安机关和广大***要树立权利至上的意识,辩证地熟悉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的关系,即公民权利是目的,国家权力是手段,国家权力存在的全部理由在于对公民权利实施有效保障。宪法调整国家权力和公民权利关系的终纵目的,是对公民权利的保护。决不能只夸大国家公利益而轻视、散置、削弱公民私利益,为了维护“公权”而损害“私权”,更不能以维护“公权”为理由,滥用权力,对公民权利肆意侵犯,或不尽维护“私权”的职责,对侵犯公民权利的行为视若无睹、充耳不闻,逃避、推卸、减轻应当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3、端正执法思想必须树立程序公正意识。
程序是执法机关执行职务、实施执法行为的方式、、步骤、顺序和时限的总和,是保障执法机关依法办事、公正执法的重要方面。法律程序的实质是限制恣意。它是控制权力的重要机制,是保障公民权利的重要途径,是保证权力行使的公道性的有效措施,是维护国家与社会的稳定的有效条件。的宪政立法理念不仅以追求客观或实体公正为目的,更以追求法律程序公正为途径。任何法律都必须通过一定的程序才能真正得以实施,程序的独立、中立、公然和程序中的表达自由体现了程序的公正价值。程序规范与实体规范只有在机结合中才组成法律。因此,端正执法思想必须树立程序公正意识,坚持实体与程序并重的原则,严格、文明、公正执法。在执法过程中,严格按照法律程序的要求实行警务公然,建立权利告知和听证制度,向当事人公然办事程序。不论是在执行行政处罚、行政强制措施、行政许可、行政决定、行政监视检查的过程,或者是在刑事执法中的立案、侦查、拘捕、起诉等各个环节;不论是适用简易程序,或者是适用普通程序,都应按照法律程序的规定执行。尽不能以种种理由久拖不办、久拖不结或超期羁押,剥夺当事人的基本权利。以确保公平公正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