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乡镇公共危机管理问题探讨
蕉溪镇团委 肖启芳
近年来,我国突发公共事件增多,发生频率也越来越高,这些事件的发生给人民群众带来了严重的损失,对乡镇和谐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本文对乡镇公共危机相关问题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探讨,并根据事件发展过程的规律,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建立或完善一些机制,对乡镇公共危机管理具有一定的实践操作和指导价值
一、加强乡镇公共危机管理的紧迫性
近年来,我国突发公共事件的种类越来越多,发生的频次越来越高,从2005年发生的“松花江水体污染”到2008年三鹿奶粉事件,贵州瓮安“6.28”打砸抢烧事件、乡镇集体暴力事件等。这些事件的发生,给人民群众带来了严重的灾难,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作为公共事务管理者的政府,如何管理频繁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已成为一个十分紧迫的问题。作为社会单位的乡镇政府如何做好公共危机管理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基础作用。
二、我们公共危机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 政府危机意识较差,片面追求经济效益
以前我们有一些危机性事件,但我们更愿意把它们定位为突发性事件。虽然学术界早就呼吁加强对危机管理进行研究,但是并没有真正得到政府的呼应。直到2003年,我国政府从SARS危机得到提醒和警示,政府真正地意识到了我们缺乏应对大危机的准备。有的地方政府只顾本地的经济发展,对危机爆发的预控不够关心,缺乏警惕。因而在机构设置、应急的管控处理方面存在较大缺陷,工作重心在“堵”和“治”上,而不在“防”上。毕竟“亡羊补牢”式的防范总没有未雨绸缪的应对来得从容。另外,有些职能部门存在监管不力现象。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与此同时,群众的危机意识也差。群众缺乏水难、火灾等危机发生时的自救能力和基本的常识,更缺乏危机的防范意识。
(二) 缺乏系统的战略和政策规划
现今,大多乡镇政府管理缺乏一种全面的风险管理,并没有把危机管理纳入其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之中。在政府各种政策制定、规划、资源管理方面,都没有把危机风险的分析、确认和评估作为一个重要的方面和环节来做,往往是危机发生之后才就事论事,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三) 缺乏组织化保障
我国的危机管理仍然是运动式而非制度化的。当危机爆发时,临时成立一个班子,采用政治动员方式搞人海战术,而且强调不惜一切代价,在短期内控制危机。
(四) 缺乏信息支持和信息沟通机制
危机管理最大的特点之一是其不确定性和环境的复杂性,完善的信息管理对危机的预防、准备和危机的回应和重建至关重要。信息资源管理的好坏,实际上决定了政府反应能力的高低。SARS危机给我们一个教训,我们在强调重视建设公共卫生系统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建设一个有效的政府信息资源管理体系。
(五) 缺乏财政资源支持
应对危机一方面要靠机制,另一方面要靠物质。对付任何危机没有充足的物质支援都是不可能的。乡镇政府一般财政较为困难,因此,常常缺乏必要的专项基金来应对危机。到了不得不而为之的时候,只能不惜一些代价地突击准备,带来了种种后续难题。
三、应对乡镇公共危机的对策
(一)更新政府管理理念,切实增强危机意识
乡镇政府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危机意识,充分学习有关突发事件的管理等相关知识,克服固有的“重救轻防”的危机处理思想;要在日常的管理工作和计划工作中将危机预警和危机处理作为重要的工作内容去抓;要开展广泛的宣传活动,使乡镇领导干部和普通工作人员都深刻意识到危机管理和突发事件处理的重要意义。先进的危机管理机制是建立在先进的危机管理意识之上的,危机意识是危机管理的起点。在强调危机意识的同时,要转变危机管理观念。把危机管理有机地融合到乡镇政府方方面面的发展战略之中。
【参考文献】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