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关于农村土地流转中纠纷与现状的调研报告
报京乡政法委杨开国
引言: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土地的需求和认识越来越重视,土地流转特别是在农村,群众经常为山林、土地和农耕土地发生争议,反观历史,农耕社会的土地制度一直对社会政治存在着深远的影响。本文笔者将结合我乡实际,探索我乡农村土地流转中存在的纠纷和土地现状存在的原因以及隐患,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土地 纠纷与现状 原因 对策建议
自实施林权制度改革以来,我乡发生了因山林土地划分界线不清楚等问题而导致的土地纠纷比较多。一部分群众忽视了法律和政策,私占耕地实施建房较为突出,由于措施不到位及个别村民试图趁机非法占用土地,对全乡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影响了村集体利益的同时也对村民的正常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就所涉及的土地问题,笔者通过搜集相关资料和调查了解对现今农村土地和山林土地纠纷问题作出了以下分析
一、农村土地纠纷产生原因
1、农民利益分化。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政府在逐步加大对农业的各项投资建设,涉及农村和农业的政策也逐渐向着农民利益倾斜,因此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由此农村土地的增值成为必然。
2、基层组织社会控制力弱化。社会转型期使人情社会逐渐走向理性社会,由对人的依赖逐步走向了对物的依赖,人的组织认同感、归属感逐渐淡化,基层组织的社会控制力明显弱化。这一点在农村表现的尤为突出,乡村基层组织自律不严,民主法制意识淡薄,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经常发生,对群众的号召力、凝聚力和说服力大大减弱。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3、法律和政策的衔接不协调。我国多年来农村土地政策不太稳定,几经变化,而土地是不能随着人的观念的改变而随意改变的,法律、政策的多变性和灵活性与土地变动缓慢的过程性、滞后性产生矛盾。
4、因历史原因,山林土地界线不清。由于历史遗留问题,以往划分山林土地界线以指山为界,当时群众在划界线时不够重视,户与户、组与组、村与户、乡与乡之间的边界,档案管理机构没有建立健全和保存,导致为界线争端的矛盾突出。
5、以往公益事业建设占用的土地实行逐年补助解决问题。2003年国家对公余粮实行减免后,群众没有得到补偿导致了群众对政府的矛盾较大。
二、农村土地纠纷案件的主要类型
1.村民之间转包土地引发的纠纷。
2.村民与村社之间履行特殊承包合同引起的纠纷。
3.界线不清,无档案核实,群众强占土地引起的纠纷。
4.土地集中流转后租金分配引发的纠纷。
5. 未按程序发包或调整土地引起的纠纷。
6.因客观情况发生无法预料的重大变化致土地流转租金低廉诱发的纠纷。
7.组上收回或侵占长期在外安家落户人员承包地引发的纠纷。
8、部分群众长期占用组上或村级集体土地引起群众矛盾纠纷。
三、总体分析我乡土地现状和存在的隐患
1、土地现状
就政策而言由于没有认真落实土地长期稳定、一包至少30年不变的国家土地政策。对部分土地没有依法确权并发放土地确权证书,对大多数土地承包合同没有及时进行核实、把关并发放土地承包经营证书;一些群众把法律、政策置而不顾,追求个人利益,为经任何部门同意,硬占用农耕土地实施建私房,工作中不听招呼导致管理不严,处理不及时、不得当的现象;对荒地和新开发土地的管理不当和处置不符合法律和政策的规定。土地的这种不稳定的状态,与国家法律和政策规定的几十年不变的要求相差甚远。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