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后勤的契约化管理(2)
2013-11-13 01:04
导读:三、高校后勤契约化亟待进一步规范 甲方代表学校行使后勤管理职能,必须维护学校利益,加强协调,加强监督检查,并能根据管理与经营分开的原则,
三、高校后勤契约化亟待进一步规范 甲方代表学校行使后勤管理职能,必须维护学校利益,加强协调,加强监督检查,并能根据管理与经营分开的原则,“管少、管活、管好”,以保证备种服务工作目标的实现,充分保障后勤集团经营的自主杈;作为企业运行的乙方必须始终坚持为教学、科研和广大师生员工服务的方向,又不能等同于一般的企业,更不能把盈利作为唯一目的,片面追求利润的最大化。
1、提高思想认识,转变思想观念
任何改革首先是一场思想和观念的变革。高校后勤化改革同样是这样,需要不断提高认识,转变观念,以推动改革的深入发展。在新形势下,甲方要树立为乙方服务的思想,在做好宏观规划、目标管理以及检查监督考核等工作的同时,也要热心地为“剥离”出去的乙方做好服务工作,要深入了解和体谅乙方在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共同帮助他们解决改革中出现的各类问题。积极为乙方的生存与发展创造条件,努力提高乙方的服务能力和竞争能力,为学校的发展提供更好的后勤保障;乙方是存在于学校这个特殊的特殊企业,应树立为学校的教学、科研和师生员工生活提供优质服务的观念,摒弃“等、靠、要”的思想,要靠自己的优质服务占领学校市场和社会市场,争取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校内后勤只有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才能有立足之地,否则就会被淘汰。
2、讲求效益,确保社会效益
学校后勤的首要任务是搞好服务。由于后勤的经费投人严重不足,也要求有相应的经营收入来补足事业经费的需要。但是高校后勤是培养人的地方,讲求社会效益更要放到提第一位。任何损害社会效益的经济效益都是不可取的。在由“福利型”服务转向有偿服务的过程中,价格是一个突出的敏感问题,它体现了高校服务者和被服务对象之间利益的调整。在这个目前社会服务系统不完善,不能满足高校需求的情况下,高校服务实际上处于垄断状态。价格处理不当不仅会影响后勤的服务形象。而且关系到改革的成败,因此,后勤管理部门要有严格的经济核算,加强价格检查和监督,关注管理盲点,提高整体管理水平。服务机制的市场化不是完全商品化,高校后勤改革成效的目标尺度是甲方有权不越权,乙方有利不唯利,脱离了这个标准和条件,改革就失去了意义。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3、完善运行机制,理顺双方关系
鉴于后勤实体与学校的关系还没有理顺,作为学校直接与乙方打交道的甲方,理解、支持、积极帮助乙方发展壮大,就成为其在后勤社会化改革过程中义不容辞的责任。首先要尊重、相互理解、加强沟通。甲方具有管理职能,没有经营职能,不能直接参与后勤实体的生产经营活动,更不能滥用职权成立小实体,搞第二后勤,变相参与后勤经营活动。双方是后勤服务的契约关系,而非上下级关系。当后勤服务的项目和内容确定以后,乙方有自主经营、独立运作权利。甲方则应把工作重点放在对服务质量的监督和跟踪服务上。乙方作为独立的经济实体,应该看到主动地把各项后勤服务工作搞好,使师生员工满意,使各级领导放心,这才是求得自身生存和发展的最佳选择,才有利于后勤改革工作的顺利开展。お
参考文献:
〔1〕 刘湘玉.普通高校后勤管理研究〔M〕.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 陈志斌.新时期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与管理创新及实用规范制度全集〔M〕.北京:华夏音像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