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政府信用管理的制度选择(2)
2014-01-08 01:05
导读:4.社会与国家关系理论告诉我们.政府信用的实现有赖于社会自身的成长与发展.只有社会与国家之间形成力量均衡.才不至于破坏两者之间的信用机制
4.社会与国家关系理论告诉我们.政府信用的实现有赖于社会自身的成长与发展.只有社会与国家之间形成力量均衡.才不至于破坏两者之间的信用机制。奴隶制度与封建制度下,社会与国家力量严重失衡。政府信用服从于政治统治,根本没有现代意义的政府信用可言。只有到了资本主义社会。民主理念、权利意识的觉醒。才使社会力量得以发展。公民社会得以成长成熟起来。成为可对抗国家的一方。政府信用才应运而生。
5.从西方政府信用制度产生发展的过程来看.虽然其起源可追溯到古希腊罗马时期.但其初步确立于17、18世纪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中。发展于资本主义自由市场经济阶段.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后进入不断调整和完善阶段。由此可见,资本主义的民主理念、民主制度和民主实践.给政府信用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了适宜的气候与土壤。
综上所述,政府信用是在民主社会中产生。反映民主政治的本质,是民主行政的产物。因此。政府信用的概念界定应从民众方着眼。落脚于民众的满意与认可上。从而揭示政府信用的实质:公众对政府行为目标与结果的一致性认知.即政府信用问题与其说是政府自身的内在规定与行为表现问题.不如说是这种自我规定及行为表现与民众期望、认同的差距问题。因此。上述两个概念我们更倾向于采用第一概念。这一概念的界定与从政府角度界定相比而言.它更具有包容性与终极性。圈这里。需要区分政府信用与政府公信力这两个概念。政府公信力是指政府依据于自身的信用所获得的社会民众的信任度。它与政府信用紧密相关又不同于政府信用.政府公信力体现的是政府信用能力。它的强弱。取决于政府所拥有的信用资源的丰富程度。
二、构建政府信用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政府信用的构建.有着多方面的极其重要的价值。首先,政府信用是政治合法性的根基,它从根本上决定了人们对政治统治的认可。其次,政府信用是社会信用体系建立的关键。对其它社会信用的建立起有保障、表率作用。最后,政府信用的重要性还体现在它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2O世纪9O年代以来.信用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信用危机越来越严重,已对经济和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构成了威胁。其中,政府应承担主要责任。政府信用的缺失是根本性的、决定性的因素。
纵观我国政府信用,不仅历史上极度欠缺,而且现状更不容乐观:公共政策缺乏稳定性和连续性.其制定随意性大。执行扭曲现象屡见不鲜;政府职能滥用、错位:行政官员虚报、浮夸、欺上瞒下、争权夺利、推卸责任等等。这些众多失信现象,令人担忧。而且,从类型学与发生学的角度对政府失信现象进行分析,不难发现我国政府失信主要是主观型失信包括随意失信与故意失信。这种失信行为的后果与影响更为严重。
政府信用是政府的生命线。政府信用的缺失已引起人们的不满。而且。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人WTO参与国际竞争,构建社会信用体系等无不需要挽回政府流失的信用资源。重建政府信用。因此,构建政府信用具有现实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三、政府信用管理的制度选择
建立政府信用实质上就是政府组织寻求支持与发展,维护政府的合法性,忠实和维护公众利益,从而推进政府与公众之间的良性互动。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