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浅析现代大学在区域创新体系中的作用(2)

2014-04-18 01:00
导读:4.产业需求外部推动 20世纪以来,随着工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工业部门对科学技术的依赖与需要日益强烈。工业生产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单凭发明者

  4.产业需求外部推动
  20世纪以来,随着工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工业部门对科学技术的依赖与需要日益强烈。工业生产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单凭发明者个人的经验已无法解决,大学以其雄厚的学术力量和物质设备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准备了条件。于是各国政府开始期望大学基础研究所产生的科学知识,能够被用于解决经济、社会以及国家安全等方面的问题。
  二战期间,由于战争的需要,大学的科研角色被政府高度认同,许多大学研究者参与军事相关课题。冷战结束后,西方国家大学与产业界的联系逐渐密切,出现了所谓的企业化大学,这与政府的政策导向和政策制订者对大学在知识经济中重要作用的认识是分不开的。冷战后,美国国会通过了专利与商标修正案,允许大学拥有联邦基金资助的科研成果作为专利,并特许给小企业生产,其政策效果之一就是将基础研究成果转移的任务从联邦政府转移到大学。英国高等教育拨款委员会也将大学从企业获得经费列入评估一所大学的内容。加拿大的大学以及欧共体的大多数国家都积极支持大学建立科技企业。除政府意图外,商业界领袖也开始把大学看作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年轻但重要的一员,开始将大学看作科学和技术的专家意见来源。于是大学与产业界的结合成为必然。
  二、以全方位创新活动构成区域创新的载体
  1.为区域创新培养创新人才
  (1)大学为区域创新体系提供人文素质、专业素质与综合素质兼备的人才,构成区域创新强大的人力资源基础。美国46%的诺贝尔奖得主、40%的国家科学院院士、60%的国防科研合同以及四分之三以上的博士,均产生于或集中在东海岸加利福尼亚及l0个大学联合会、芝加哥3条学术走廊。
  (2)大学为创造型人才提供成长的氛围、环境与机制。创造性来自于个人智慧和潜能的自由发挥,大学为创新型人才成长提供了一种有利于激发人的创造动机和发挥人的创造潜能的自由、浓厚的科学氛围与宽松自在的研究环境;同时大学中的“论文奖励基金”、“发明专利奖”、“科研创新基金”、“国际学术交流基金”等激励形式,为在区域创新体系中构建一个有利于竞争与合作、促进人才脱颖而出的激励机制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3)大学通过探索创造性人才培养模式,更好地服务区域创新,为区域创新体系提供了大量所需的本科、硕士与博士等各层次人才。另外,继续教育和培养力度的加强,为在职人才的培养及其整体素质的提高,以及终生学习模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对于构建学习型组织与学习型社会,提高全体人员综合素质,促使创新人才的成长,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大学培养了大量的不同层次的人才,他们活跃在各学科前沿,参与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工作,形成一支在数量和质量上都远远超过了政府研究机构的队伍,为区域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2.为区域创新提供创新成果
  (1)大学是知识创新的主体。大学通过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在探索真理、繁荣文化、促进学科交叉、攻克重大科学技术和关键材料与设备等方面不断取得新进展,产生了大量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为区域创新提供包括文化、

上一篇:谈社会资本与党群治理的内在逻辑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