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探析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渊源及其内蕴(2)

2014-05-04 01:08
导读:首先,科学发展观是针对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矛盾提出来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不可否


  首先,科学发展观是针对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矛盾提出来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不可否认,也存在一系列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发展不全面、不协调,持续发展能力较弱,如城乡差距拉大、就业压力增加、区域差距扩大、资源短缺、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社会发展明显滞后于经济的发展等等。这些矛盾和问题,有些是在中国的发展阶段难以避免的,有些则是由于发展观的偏差所导致或者所加剧的。针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紧迫性。
  其次,科学发展观是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客观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就是让所有的人特别是让城市和农村中生活困难的群众过上小康生活,充分享受到改革和发展的成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不光是追求GDP的指标,它还应包括社会的发展、环境的改善、文化社会和精神道德水平的提高,推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全面发展:按照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和要求,需要我们转变过去的发展观念。
  再次,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在总结了过去各种经验教训后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在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的发展历程中,我们有一些比较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如建立社会公共卫生体系、加强农村义务教育等,然而这些好的做法却在体制转轨过程中有所流失。与此同时,社会、文化等领域的一些新的体制、机制没有真正建立起来。相对于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水平,社会领域的发展明显滞后,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更不能适应人民对物质、文化社会改善的要求。去年非典疫情的突袭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过去那种对经济的过度崇拜、对市场的过度崇拜、特别是对GDP的过度崇拜使我们付出了很大代价,造成资源大量消耗,环境严重污染、生态进一步恶化。根据历史的经验教训,我们一定要走降低能源消耗的路,靠高投资、高消耗来实现经济增长是不可持续的。
您可以访问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查看更多相关的文章。

  最后,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也表明,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的水平是我们有条件解决过去想解决而解决不了的问题。许多社会发展问题,如科技进步、教育发展、环境治理、生态改善等,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过去在温饱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的时候,我们很难把主要精力放在这些方面。现在国家的财力和经济势力有了明显增长,人均GDP已经达到1000美元,我们有条件、也有能力解决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事情。可以说,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既符合时代发展潮流,又符合当代中国国情,既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又包含着深刻的人文精神,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政党、中国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对全球、对人类一种负责的态度,如果将这一发展观付诸实践,将对中国的改革和发展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将对全人类可持续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一个重要问题是要能够抓住和用好战略机遇期,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深刻认识和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要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第一要务,发展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

上一篇:探析我国城镇居民医疗保障体系的构建及路径选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