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传统文化底蕴(2)

2014-05-25 01:26
导读:传统文化不仅造就了普通民众的和谐思想和行动,对执政党采取什么样的执政方略也至关重要。因为任何一个人,不仅是当朝的 政治 领袖还是过往的世纪

  传统文化不仅造就了普通民众的和谐思想和行动,对执政党采取什么样的执政方略也至关重要。因为任何一个人,不仅是当朝的政治领袖还是过往的世纪伟人,无不先是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后接受政治思想的灌输,传统文化必然会影响甚至左右执政理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和谐目标的提出、和谐战略的实施都取决于执政的党、执政的领导有没有和谐的执政理念、执政方式、执政思维。党员、党的领袖、国家的领导以和谐的行为方式和姿态面对民众,将直接起到率先示范的效应。
  
  二、群我和谐思想与社会整体和谐的建构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谐思想更多地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包括家庭成员之间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以及人与社会的和谐。“和”的基本精神,是主张建立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关系。人自身的和谐,从更高意义上看,就是要有健全的人格,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能正确地处理个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真正融入自然、融入社会、融入集体。人是社会生活的主体,更是社会和谐的主体,离开了人的交往关系,社会和谐就无从谈起。
  
  (一)在中国社会,中华民族以家族为中心、为本位,和谐社会发端于家庭,由家庭和谐推广为社会和谐,故仁爱精神的最原始体现是在家庭和家族成员中。中国传统文化首先关注社会细胞——家庭和谐,倡导孝悌为根本、父慈子孝的孝经。“兄友弟恭。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亲亲,仁也。”“仁之实,争亲是也。”现代社会日益开放,家庭关系难敌冲击:“商场无父子”的激烈竞争弱化了父子情深、民工潮苦了村头守望的老人;包二奶和家庭暴力强烈冲击着现代家庭,夫妻共苦却不能同甘,婚姻关系频频告急,单亲家庭数量一再上升。中国传统文化“家和万事兴”的理念对于调整现代家庭伦理、关爱老人、倡导夫妻和衷共济极具启发意义。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中国传统文化的孝经其实有它更高的境界、更深的意蕴。孔子说:“慎终追远,明德归后矣。”是说慎重处理前辈人的后事,追思远去的祖先,为后人留下德行榜样,讲究孝亲、尊师、敬祖。过去,前人更多的是从家祖、榜样的角度来讲的;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重温这一古训,便有了更深的现实意义。前人辞世,后代人如何定论、追忆前人,直接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和谐。马克思去世后,恩格斯追忆他为伟人,充分肯定了马克思为无产阶级革命奋斗的一生及其理论的光辉所在,借此推动了共产主义运动的继续发展。在中国,人们祭拜炎帝、黄帝,凝聚起了中华魂,提供了民族生存的精神支柱。孔子、老子、墨子崇尚尧帝,形成了中国特有的敬祖观念。尤其是在对待前代领导的问题上,若处理不当,将直接在民众心里产生强烈的震荡。如果人们一贯崇敬的领袖一夜之间成了十恶不赦的罪人,他们的信仰信念会轰然倒塌,进而产生否定自己、怀疑过去的强烈冲击。
  
  (二)万物和谐,贵在人和。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我们可以吸取的思想资源主要是人际关系的和谐。“人的本质在其现

上一篇:谈我国行政裁决制度的完善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