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谈绥德县农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2)

2014-06-06 01:12
导读:3.2建立统一平台,促进资源共享 农业信息化建设不是网站数量的建设,而是网站质量的建设,促进资源共享。县委县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在农业信息化中的组织

  3.2建立统一平台,促进资源共享
  农业信息化建设不是网站数量的建设,而是网站质量的建设,促进资源共享。县委县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在农业信息化中的组织、主导、推动作用,统一组织农业信息网络基础建设[2],协调涉农相关部门和企业,充分共享政府投入的人才资源、管理资源、信息资源、电信公网、广电公网等网络资源,加快农业综合信息网的建设,逐步建立、健全农业信息系统。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服务,及时为农业生产第一线的农民提供优良品种、技术指导、市场需求、农产品生产资料价格行情、气象预测、国内外劳务需求、招商引资项目、政策法规等方面的信息。涉农部门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对外开设农业、林业、水利、供销、旅游、扶贫、民政、气象等窗口或一级域名的专业网站,由政府网专门采集整理发布信息、 专门开发维护,保证网站活力。
3.3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壮大农业信息化人才队伍
  发展多层次的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就必须抓紧抓好农业信息知识的推广、普及和教育,扩大人才培养规模,培养多层次的农业信息技术人才。要立足实际,以引进人才、留住人才、发挥人才作用为前提,制订行之有效的政策和措施,创造公开、公平、竞争和择优的用人环境,落实农业信息化工作的专职人员。采取分期分层次的方法加强培训[3],抓好各涉农部门领导、乡镇信息服务站信息员和龙头企业负责人、各专业大户、重点农户的综合培训,提高他们的农业信息化应用的意识,提高他们的计算机操作和农业信息解读能力。重点加强信息员培训,使他们能为农民提供及时、准确的农产品信息,对网络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发布、分析市场形势、回复解答疑问等。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3.4完善乡镇信息服务站建设,大力发展农业信息技术
  乡镇信息服务站建设好坏是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能否充分发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前提条件。建设好乡镇信息服务站是解决农业信息“进村入户”问题的有效途径,通过他们可以扩大信息服务的覆盖面,要充分利用乡镇信息服务站这一载体,发挥其“二传手”的功能。还要努力通过多种方式、多种途径传播信息,扩大信息覆盖面,在农村积极发展农村信息员,并指导他们开展信息服务工作。建立计算机农业决策支持体系和农业专家体系,提供诸如农业宏观决策、农业科学研究、农业生产管理等不同层次的服务。县政府网要有巨大的资料数据库可供查询,建立全方位的信息资源保障体系。
  3.5鼓励多元化投入力度,加大网络延伸力度
  加快政府网站建设步伐,将政府网站建设资金纳入每年基本建设投资计划和财政专项预算。绥德县财政薄弱,在深入农业信息化建设时,要充分运用政府影响力及其重要信息市场主体的地位和作用,努力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及民间投入为重要来源的多元农业信息化建设投融资体系[4],走资金筹措市场化、社会化的路子。抓住机遇,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投资。
  3.6切实做好服务渠道扩展,全面实施农业信息“进村入户”工程
  组织县内农业专家、管理人员共同形成专家、农技110。各涉农部门要积极推

上一篇:研究电子政务发展与创新管理模式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