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当代乡土与现代设计理念(2)
2014-07-02 01:17
导读:循本溯源, 建筑学 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存在对策学”,对人类存在的环境状态的根本关怀无疑是其最高原则与终极关切’人是建筑的主体,传统建筑注重
循本溯源,
建筑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存在对策学”,对人类存在的环境状态的根本关怀无疑是其最高原则与终极关切’人是建筑的主体,传统建筑注重建筑的实用性,对人的关怀和以人为本是传统建筑的主题。现代设计理念寻求人、建筑和自然三者的和谐统一,这与中国传统建筑崇尚自然又因地制宜、从而达到一种共生共用状态的建筑思想及设计理念是完全一致的。这种思想表现在建筑空间上,是一种强烈的流动性与渗透性,即室内空间之间及室内外空间之间的融合贯通。传统建筑的主体建筑本身相差不多,但空间相连之后,形成层层叠叠、开合起伏的空间序列,便使建筑产生了诸多的意趣。室内空间可以由不承重的墙或屏风灵活分隔,体现了框架结构的体系特征,这些空间的追求都是现代建筑所提倡的。在建筑装饰上以斗拱支撑在柱与屋檐的交接处,既起到了装饰作用,又是不可或缺的结构构件。这种注重建筑材料的基本属性,充分发挥材料的自身特长以及装饰符合结构特征的理念都是非常现代的。现代设计理念提倡其表现手法为“陌生化”,因为艺术的使命不在于把未被认识的东西告诉大家,而是从新的角度来表现人们习以为常的事物,以“陌生化”替代传统的“共鸣”,从而使人们产生“异化”之感。就像布莱希特对梅兰芳和中国
戏剧艺术评价的那样,贵在“似与不似”之间。我国的传统建筑艺术也特别强调这种“似与不似”的表现手法,例如你到了西藏或到了新疆,你一眼就会认出哪是西藏民居,哪是新疆民居,而仔细看各自又都千差万别,不尽相同,一切都在“似与不似”之中。只有坚持这“似与不似”,才有我们传统建筑“紫千红”的局面。可见,如果我们能开拓“继承传统”的思路少寻求隐含在传统建筑深层中的“似与不似”之间的可以古为中用的设计理念,并发扬光大,一定能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当代乡土建筑。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编辑发布)
3生态美学与传统建筑艺术
我们提倡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的、绿色的建筑,因此,生态美学影响下的建筑审美思考,有可能成为21世纪中国建筑艺术研究的重要课题。生态美学的科学性、充实性和现实性使人们逐渐认识到了美如果脱离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那将是主观而空虚的。因此,生态美学坚持建筑资源使用的可再生原则、可分解原则和可节能原则,建筑师应该从建筑单体的设计者转变为关注生态环境整体健康的策划者、协调者和营造者,追求“人境交融、与物同化”的豁达而意味深远的建筑美。这种“天人合一”、“天人同道”的思想渊源形成了中国传统建筑的人、建筑和自然的融为一体的设计理念。本着这种理念,中国的传统建筑在山水之间识趣地营造了先人的居住环境,建构了人与自然的有机整体。
在传统建筑中,一般都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平共处,在保护自然风景和原有地形地貌的前提下,按照地形和地貌走势、瀑布、水系及周围环境特点去考虑建筑布局和空间组织,因地制宜,巧妙构思,用简练、朴素和雅致的格调来显示建筑物与环境和谐、美观的立体画面,并利用品题与意境,将亭、台、楼、阁、庙和牌坊等都因“情、时、势”而臣服于自然之大势,使个体与群体、景点与建筑物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