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性化与现代性超越

2014-07-01 01:15
导读:行政管理论文毕业论文,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性化与现代性超越论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论文网海量论文供你参考: 摘要:恩格斯曾经说过:“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
摘要:恩格斯曾经说过:“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可见,任何理论只有保持与时俱进的品格才能真正具有生命力。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马克思主义重要的应用理论之一,要想真正具有生命力和实效性,也必须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其中,最关键的就是要在人性基础视野下,实现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的人性化和现代性超越。所谓人性化超越,是指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基于现代人的人性基础,实现其自身理论与实践向合乎人性方面的变化发展; (共3页)

关键词:现代思想政治教育 人性化 现代性 教育理论体系 与时俱进 理论品格 人性基础 马克思主义


恩格斯曾经说过:“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1](P681)可见,任何理论只有保持与时俱进的品格才能真正具有生命力。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马克思主义重要的应用理论之一,要想真正具有生命力和实效性,也必须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其中,最关键的就是要在人性基础视野下,实现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的人性化和现代性超越。所谓人性化超越,是指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基于现代人的人性基础,实现其自身理论与实践向合乎人性方面的变化发展;所谓现代性超越,是指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要面向现代化,符合现代人的现实人性,合乎现代人的人性完善和发展需要。具体说来,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实现人性化和现代性超越:
第一,从“以抽象化理想化的人格(原则)为本”到“以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为本”,实现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理念的人性化超越。众所周知,任何一种理论的发展首先是对其基本理念的超越。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要想从根本上实现从传统到现代的超越,必须首先实现其基本理念从“以抽象化理想化的人格(原则)为本”到“以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为本”的根本性超越。这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实现彻底的现代性和人性化超越的前提条件。这是因为,不论什么样的思想政治教育,都是以现实的个人为中心的,其实施者是人,受教育者也是人;既是由现实的个人来进行,也是由现实的个人来接受的。“以‘现实的(个)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起点,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理念人本化……思想政治教育人本化以‘现实的(个)人’的全面发展为最基本的价值取向,以培养充满活力、和谐发展的人为最基本的教育目的”[2]。因而,“现实的个人”正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然而,自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以来,不论是资产阶级政治家,还是无产阶级政治家大多把思想政治教育看作是鼓舞人们起来革命,唤起人们建设国家的热情,维持社会安定,促进社会发展的“工具”,因而把一些抽象的理想化的人格或原则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本”。随着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执政理念和科学发展观的确立,我们从中受到启示,开始了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念向“以人为本”的超越,不仅重视现实的个人的社会价值,而且也开始重视现实的个人的自我价值;不仅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价值(即工具性价值),而且也开始重视它的个体价值(即目的性价值)。我们提倡以人为本,就是要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既要以人为目的,又要以人为手段;只有以人为目的,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性价值,才能有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执政党维护自己统治、实现自己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目的,进而实现现实的个人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工具性价值;执政党以现实的个人为手段,推动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其根本目的不在于单纯为了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也不是为了经济的发展而发展,而是为了实现现实的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同时,这也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价值目标。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第二,从“单纯注重社会价值”到坚持“关注个体价值”与“关注社会价值”的有机统一,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理论的人性化超越。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本来就包括社会价值和个体(个人)价值,然而,长期以来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较多地看到社会价值而较少地关注个体价值”[3](P348),即过多地强调执政党和国家的需要,强调个人要为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的富强而奉献力量,很少注意现实的个人自身的需要。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成为个人服从社会、服从集体、牺牲自己以利大家的代名词,这种以社会为本位的思想政治教育显然存在着严重的弊端。中国当代现实已初步表明,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人类本身的一个业已形成的、特有的生存发展方式”[4],是“人们认识和发展自己的一种重要方式,是人的需要和生命活动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3](P360),而且已经愈来愈成为现实中的每一个人业已形成的生存、生活方式中的一种最有意义的方式,同时也是自己追求自由而全面发展必不可少的途径。因此,从最终价值角度来讲,“思想政治教育最本原的目的是促进人类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其终极价值追求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使人从动物性存在提升到人性存在”[5]。我们正确的态度是将两个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既要强调现实的个人的工具性,通过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来为党、国家和社会培养优秀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另一方面也关注现实的个人的个体自身利益需要和价值追求,针对他们的精神性需要提供精神归宿、精神动力和精神提升服务,并大力促进个体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这一点才真正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原生功能”①。
上一篇:在坚持中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理论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