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理论与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2)
2014-07-03 01:03
导读:这依然是一个艰难困苦的过程。 20世纪70年代后期,中国的社会主义在经过了20多年的曲折发展后面临着一场生死抉择的严峻考验。“文化大革命”的严重
这依然是一个艰难困苦的过程。
20世纪70年代后期,中国的社会主义在经过了20多年的曲折发展后面临着一场生死抉择的严峻考验。“文化大革命”的严重错误把我们的国民经济拖到了崩溃的边缘,使我们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原本已经开始缩短的经济发展的差距又进一步拉大了。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西方国家的生产力水平和生活质量普遍迈上了一个新台阶,而我们却还在被温饱问题所困扰。1978年9月,邓小平在东北视察时对在场的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讲了一段意味深长的话:我们太穷了,太落后了,老实说对不起人民。我们的人民太好了。外国人议论,中国人究竟还能忍耐多久,很值得我们注意。邓小平的话一语道破了当时我们党和国家的真实处境:贫穷与落后,是阻碍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问题。再不迅速发展生产力,我们就可能会亡党亡国;再不迅速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社会主义就将失去吸引力。严峻的形势迫使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这样一个原本认为早已解决了的理论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我们应该怎样建设、巩固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以此为主题,邓小平带领中国共产党人开始了一次伟大的理论创新,并引发出一场波澜壮阔的新的革命。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科书上没有现成的结论,现实中没有可效仿的成功模式,只能靠我们自己去创新。然而,我们的创新应该以什么样的理论为基础,中国的发展将以什么样的制度做根基?其实质是怎样看待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怎样看待我们几十年艰苦奋斗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这是从一开始就不容回避而且必须始终保持清醒认识的大问题。近代中国的全部历史经验证明,老祖宗不能丢。丢掉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就丢掉了根本,丧失了方向;社会主义道路不能放弃,否定基本制度,另起炉灶,就失去了立国之本,就是自我毁灭。苏联和东欧后来发生的事情足以说明这个道理。因此,理论创新,首先要处理好扬与弃、继承与发展的关系。邓小平的高明之处,在于他自始至终坚持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一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统一党的思想,指导党的理论创新,并以此作为新的理论体系的精髓。解放思想,就是要既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特别是突破那些对马克思主义的某些原则、某些本本教条式的理解,以及对社会主义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