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农业:大有可为的产业(2)
2014-07-14 01:26
导读:服务性(或叫“适城性”)。从地理空间上讲,都市农业处于内靠城、外连农区的连接地带,是城乡边界模糊的“灰色区域”。所以,都市农业是城市经济
服务性(或叫“适城性”)。从地理空间上讲,都市农业处于内靠城、外连农区的连接地带,是城乡边界模糊的“灰色区域”。所以,都市农业是城市经济的扩展与延伸,是城市色彩很浓的农业。本着“服务城市、富裕农民”的宗旨,都市农业适时为城市提供大量“鲜”、“活”、“嫩”的蔬菜,禽、畜、鱼等农产品,满足城市人民的日常生活需要。从怀化市的情况看,以“一线一圈”为主要载体的都市农业较好地体现了服务城市的特点。当地政府引导和鼓励农民在这个区域发展生态农业,目前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它变“灰色区域”为“绿色区域”,不仅丰富了城市绿色食品,改善了城市重庆,而且由于特殊的交通位置,对农村生态农业的发展起到了示范作用。
集约性。都市农业特别是城市近郊的都市农业,集约性城乡优势、工农优势于一体,与传统乡村农业相比,有利于获得各种反唇相讥、信息、良种和储藏运输设备,促进技术普及和更新,而从事都市农业的劳动者,相对而方具有较高的文化科技素质和经营管理水平,能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土地、设备利用率。都市农业大多由于地处城郊,交通便利,经济活跃,资金充裕,有利于集中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综合治理。因此,都市农业能较快的实现规范化生产和集约化经营。并且,由于都市农业位于城市与乡村的结合部,能接纳来自城乡的双向辐射,特别是可获得城市工业的支持与反哺,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水平、设施水平与经营管理水平,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率、资源利用率、投资收益率和土地产出率,有利于提高经营效益和社会效益。
开放性。都市农业不仅上下贯通,能够较好地进行纵向联系,而且内外连接,能够进行广泛的横向联系。因此,在生产和流通领域具有较大的开放性。尤其是都市农业的经济结构、经营机制,通过调整和转换,已由封闭的自给半自给的自然经济走向地尽其利、货畅其流的商品经济,有利于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同时,由利于筑巢引凤,招商引资,利用国内处先进技术设备和资金,向农业的广度和深度发展。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互动性。都市农业的发展过程,是一个工农互动、城乡互动的发展过程。一方面都市农业以城市工业、信息服务业等为依托,以城市技术和人才为支撑。城市工商业资本和科技成果,对都市农业不断注入,使其资本密集度、技术含量和规模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另一方面,城市需要都市农业为其提供服务。都市农业不仅为城市提供丰富的、多样化的、高质量的鲜绿食品,刺激了城市对农产口的需求,而且,它为城市提供充足的工业原料、廉价的劳动力,连接广阔的市场,对城市工业发展起到基础和支撑的作用。此外,都市农业由于区位优越,在资金、设备、技术、信息等方面占有优势,集约化程度高,它对远离城市的一般乡村农业具有引领作用。可以说,现在实行管县和城市管理体制,其目的就在于促进城乡互动、工农携手、协调发展、共同繁荣。
三、都市农业不可忽视的作用
发展都市农业,对于优化城市生存空间,提高城市的现代化水平,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都市农业的地位和作用不可低估,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都市农业是维系稳定的基础产业。马克思说过,食物的生产是直接生产者的生存和一切生产的首要条件。都市农业对城乡居民的食品供应起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