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残疾人就业面临困境的原因及对策(2)
2014-07-15 02:19
导读:6、残疾人自身素质有待提高。能力培育环境欠佳,良莠混杂影响了对残疾人的公正评价。自身综合素质状况的相对低弱,使残疾人群体在追求效率的市场
6、残疾人自身素质有待提高。能力培育环境欠佳,良莠混杂影响了对残疾人的公正评价。自身综合素质状况的相对低弱,使残疾人群体在追求效率的市场竞争中成为弱者,被迫退出竞争行列。同时,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也有的残疾人眼高手低,能从事的工作不愿做,一张口要做坐
办公室高工资的工作,使用人单位大摇其头,但实际上他根本从事不了他所想做的工作,使企业经营者见到为残疾人联系工作的人就怕,影响了社会对残疾人的看法。
7、残疾人就业调控力相对较弱,机制创新浮于表面。市场经济条件下,减员增效是企业的内在要求,企业在经营状况良好时通常会创造新的岗位,但企业也有可能为了提高竞争力,即使在效益增长时还减少劳动力,这些都无可厚非,问题在于,我国就业机制尚不健全,劳动力市场不完善,用工信息和渠道不畅通,市场服务范围狭窄,再加上残疾人固有的自身就业信心不足,工作网络还有待形成,所以使相当一部分残疾人减少了就业机会。
8、历史欠帐太多,就业改善还需时间。尽管各地政府都关心残疾人工作,但因为工作规范性没有形成,工作大多停留在就事论事上,遇到一件处理一件,所以历史性欠帐太多,新的问题又在不断出现,残疾人的就业改善还需一段时间的努力。
另外,还有传统的就业观念和滞后的择业观念,也影响着残疾人的就业。比如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传统就业模式,已渗透到人的意识深处,人们只把在正规部门中签订的
劳动合同的雇佣就业形式看作是就业,把只有劳务关系的岗位不算是就业。实际上 判断就业与否只有两个标准:收入与劳动时间。而不论是否有劳动关系或什么样的劳动关系。再有就是政策扶持力度不够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例如,有的残疾人迫于生计,摆摊设点做小买卖,有的开残疾车拉客,或无力办经营执照上缴各种税费,或无固定场所,或因管理有漏洞造成不规范经营,被
工商管理部门取缔而挫伤了他们自谋职业的积极性,这实际上是政策扶持工作没有到位所造成。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当前做好残疾人就业工作的若干对策
“十五”期间是我国劳动力供给数量比较快的阶段,同时又是劳动力需求增长比较慢的阶段,就业问题比以往任何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表现得都明显和突出,我们必须以创新的眼光来看待这个问题,以更广阔的思路来找到解决问题的可行方案。朱 基总理在九届人大五次会议上的政府
工作报告中,首次使了“弱势群体”这个词汇,“积极扩大就业和再就业……,对弱势群体给予特殊的就业援助。”这在中央政府文件中还是第一次。残疾人是弱势群体中最需要关心的,残疾人与健全人拥有一样的尊严,有同样的生命价值,对残疾人的关怀是人性中最善最美的体现。残疾人应该得到社会和健全人的帮助,为残疾人提供更宽阔更通畅的就业渠道。
1、重视政府导向,全面关注残疾人就业。就业是残疾人最大的保障,将残疾人就业作为关注的重中之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维护社会弱势群体利益的需要,更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必要前提。当然,我们现在所说的残疾人就业工作,并不是指政府按过去计划经济时期的办法,以行政的手段强行分配硬性安置,而是将工作的基本点落在创新上,着重在宏观上进行调节,从各地实际情况出发,立足于现有基础,以经济的、法律的手段,辅之以少量的行政措施,在就业政策制定、资金援助、岗位提供等就业环节给予扶持,关键还在于创造性地开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