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中国模式下社会保障的制度性思考(2)
2014-10-09 01:15
导读:世界上现代社会保障制度起始19世纪80年代德国,我国原有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随着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建立,我
世界上现代社会保障制度起始19世纪80年代德国,我国原有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随着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建立,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取得了重要的发展,体现在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制度逐步建立,农村养老保险的基本框架已经明确,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开始实施。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也是社会经济矛盾的多发时期。在这种情况下体制转轨能否顺利实现,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能否建立起一个较为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对现行社会保障制度中的不和谐因素有清醒的认识。
(二)社会保障制度的内涵。它包括3个层次:一是直接面向贫困或低收入阶层的各种社会救助制度,包括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乡村扶贫政策、灾害救济、城乡福利院以及其他社会救助措施(如医疗救助、教育费减免、房租减免等。)二是面向劳动者的各项社会保险制度,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三是各种社会福利制度,如老年人福利、残疾人福利等。此外,还有一个正在发展中的补充保障系统,如企业年金、补充医疗保险、互助保障、慈善事业等。
中国人民大学郑功成教授又将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具体分为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军人保障、医疗保健、补充保障6个子系统,这6个子系统又分别包括了若干个具体的保障项目。
(三)社会保障的功能。社会保障通常被认为有3个最重要的功能:第一,保障的功能,即保障遭遇到与劳动及收入相关的风险公民最基本的生活需求,通过国家和社会的帮助,使他们不至于被社会发展的进程所抛弃;第二,互济的功能,特别是社会保险这种形式,通过按照同一比例缴纳保险费建立基金,使个别社会成员遭遇或可能遭遇的严重风险被全体社会成员分担,从而降低了风险程度;第三,调节收入分配关系的功能,无论是社会保险计划,还是社会援助计划,都是一种社会再分配形式,实际存在着高收入者向低收入者的转移支付,从而达到社会公正和稳定的目标。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四)社会保障制度与我国市场经济的关系。第一,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不可或缺的条件。市场经济作为竞争性经济,强调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作为政府为公民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制度,强调公平优先、兼顾效率,只有符合市场经济规则要求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与社会保障制度相互补充,才能构成稳定社会秩序的“安全网”和“减震器”。第二,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是扩大内需的重要手段。自1997年下半年,我国经济生活出现了内需不足的局面,因此,扩大内需、促进消费、拉动经济增长成为各级政府及全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刺激消费需求是扩大内需最为重要和最为现实的手段。由于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尚不完善,基于年老、患病、失业、住房、子女教育等预期支出的考虑,消费者个人收入中有很大一部分用于储蓄。第三,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将会有力地促进企业改革。我国长期以来企业集多种职能于一身,不仅承担生产经营职能,还担负着繁重的职工福利保障责任,承担着职工养老、医疗、待业的绝大多数费用。只有不断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才能使企业轻装前进,改革不断深化,效率不断被挖潜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