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和谐休闲的基本道德规范(2)
2014-10-27 01:05
导读:3喜于在休闲活动中获得健康快乐 正确的休闲不仅能够实现其在内在目的,而且对人们的许多方面都有改进或完善的益处。身体素质方面的锻炼会使大多数
3喜于在休闲活动中获得健康快乐
正确的休闲不仅能够实现其在内在目的,而且对人们的许多方面都有改进或完善的益处。身体素质方面的锻炼会使大多数人的身体状况有所改善,在自由时间中阅读则会提高人的智力水平。积极参加公益性活动,有利于调整自己的心态,获得心理平衡。至于如何在休闲当中获得快乐,根据奇克森米哈伊(1975)的畅爽理论,当一项活动或任务既不太难(那将导致压力)也不是特别容易的时候,人们能够体验到更多的快乐。只有当活动所带来的挑战与参与者的自身技能水平大体平衡时,他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在这种“畅爽”状态中,人们全神贯注于他正在做的事情,他忘记了时间和自我,并且充满信心。因此,人们如果能拥有适当的休闲生活形态,则能从中学习到与自我或世界有关的新技能及知识,并从有意义的休闲中体验到高度投入的成就感,能避免无聊带来的问题。
二、求真求善,是维系休闲主体资格的根本要求
“求真”,就是休闲主体在休闲时要做到诚明,致心致志,对自己真实无妄,对他人诚实无欺,做一个通达事理的“真人”。“求善”就是要怀有良心、善心和爱心,做善人、行善事,至少不去损害他人、社会和国家的利益。“求真求善”是维系休闲主体资格的根本要求。
1.在诚明中发现自我
休闲活动呵以使人们发现自我,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可以让别人知道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休闲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发现自我和展示自己的机会。但是,并不是说有了休闲自由时间这一条件,人人就可以进入到“畅爽”的休闲意境。欺骗和自欺欺人,都是休闲障碍的主观因素。不诚明,就会戴着面具去休闲,去同他人交往和游戏,带着功利即“非我”的目的漂浮在休闲的自由性上面。他在蒙蔽他人的同时,也在掩盖其真实的自我。对他来说,休闲的过程是达不到内心的通达的。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也是实现不了“畅爽”。那么,放弃虚伪和欺骗,让真实的自我走进有意义的休闲,让休闲陶冶自己、改善自己,反向教育自己,从而实现一个德性的自我。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2.休闲最需良心“监管”
“良心、善心、爱心”是做人依次由低向高的三种境界。良心是每个正常人应当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素质,一个人只有真正做到有良心,才算是一真正的人。所谓的良心,是指人们一种内在的有关正邪、善恶的理性判断和评价能力,是正当与善的知觉,义务与好恶的情感,控制与抉择的意志,持久的习惯和信念在个人意识中的综合统一。
休闲的根本特性在于它的自由性和个人性。但个体间的休闲生活并不是超然于社会的孑然孤单生活,而是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休闲主体必然地要与其他社会主体发生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必然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