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美关系的分与合
2014-12-07 01:39
导读:行政管理论文毕业论文,论中美关系的分与合在线阅读,教你怎么写,格式什么样,科教论文网提供各种参考范例:
摘要:所谓国家关系,主要是指政府间关系,尤其涉及介人外交
摘要:所谓国家关系,主要是指政府间关系,尤其涉及介人外交关系的某些人士:领袖人物、政府官员、外交人士,以及非官方的幕僚〔主要是学术界人士)和新闻记者。两国间关系越多,相互依赖也就越深。自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中美关系开始实现正常化以来,两国关系的发展经常是在进展与停滞、合作与对抗中来回摆动。这种不稳定状态的出现,主要是中美司既在许多方面存在着矛盾.又在众多领域中有着共同利益决定的。
关键词:中美关系
1我国外交立场
江泽民同志多次强调:“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世界文明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各国在社会制度、价值观念、发展程度、历史传统以及宗教信仰、文化背景等方面存在着差异,构成了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各国遵循各自的历史轨迹,选择不同的发展道路,以体现本民族的意愿,走出符合本国国情、具有本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多样性的文明和多样化的发展模式要求实现
国际关系民主化。因此,世界上的各种文明、不同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理应彼此尊重,在竞争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不承认、不尊重世界的多样性是完全错误的,企图将自己的发展模式强加于他人更是行不通的。
在
政治上,各国应相互尊重。共同协商.反对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在经济上,各国应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努力缩小南北差距和贫富差距;在文化上,各国各民族应相互借鉴,共同繁荣,反对以任何借口排斥其他民族的文化;在安全上,各国应相互信任,共同维护,树立互信、互利、平等和协作的新安全观,通过对话和合作解决争端,反对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2中美关系的分
当前中美关系中的矛盾主要表现在人权、最惠国待遇、贸易不平衡、台湾等问题上。
2. 1人权问题
中美两国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不同,发展程度也不同,在“人权问题”上各有自己的标准和理解。中国政府一再声明,中国同西方国家的关系从来不是建立在共同的制度、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基础上,而只能是建立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上。发展国家关系要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但美国从尼克松开始,历届政府对华政策中均带有相当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但在80年代中期以前.出于当时“联华制苏”的战略利益,美国就“人权问题”并没有同中国正而交锋,该问题在中美关系中一直处于相对次要的位置。但80年代之后,美国调整对华政策,借口人权问题,带头对中国实行制裁。
中国在美国“人权问题”的强大攻势面前,采取了一系列有理有利有节的对应政策,在国际上理直气壮地讲人权。1991年10月,中国公开发表了《中国人权状况白皮书》,用大量事实向全世界公开介绍了中国在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司法等领域的人权状况,从而对美国人权攻势进行了有力的反击。由于中国捍卫国家主权的坚定立场和灵活的内外政策,使西方不少国家先后解除了对中国的制裁。美国的对华政策从其长远利益考虑,也不得不有所松动。布什总统曾连续否决国会把中国的最惠国待遇同“人权问题”挂钩的议案,宣布无条件地延长中国的最惠国待遇。使紧张的中美关系一度得到缓解。但是之后美国又采取不少措施就人权问题对中国发难,虽屡遭失败,却不甘罢休,这说明美国对中国实行人权干涉是其既定方针。
2. 2最惠国待遇问题
中美间的最惠国待遇是1979年两国建交后,根据中美贸易协定在进口关税、手续费和企业业务方面双方相互给予的贸易优惠条件。这种待遇是基于平等互利原则做出的对等安排。美国拒绝给予部分国家最惠国待遇的依据是1974年贸易法中的杰克逊一瓦尼克修正案。这一法案当时主要是针对前苏联,企图迫使前苏联允许犹太人自由移民,否则就不给予前苏联最惠国待遇。1980年一1988年,中国没有受该修正案的限制,中国的最惠国待遇每年基本上得到顺延。1989年中国“六·四”政治风波之后,美国国会一些议员便不断利用这一修正案干扰中美贸易关系的正常发展,把最惠国待遇问题同所谓的中国人权状况联系起来。1990年一1992年美国国会参众两院连续三年,均经过激烈的辩论,坚持将最惠国待遇同“人权问题”联系起来形成了议案。国会的议案虽遭布什总统的否决,维持了延长中国的最惠国待遇,但已干扰了中美关系的正常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