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的时空概览(2)
2015-01-31 01:04
导读:亚洲的民主 亚洲地区中最早的两个民主国家是菲律宾和日本,他们是在二战之后经过美国的托管才成为民主国家的。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前,环太平洋亚
亚洲的民主
亚洲地区中最早的两个民主国家是菲律宾和日本,他们是在二战之后经过美国的托管才成为民主国家的。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前,环太平洋亚洲地区始终都是威权主义的堡垒,其中的许多国家如日本、南韩、中国的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泰国等,都参与了新兴的全球自由市场体系,同时又为威权主义的做法辩护。这些“发展型威权主义国家”在经济上占据了资本主义和苏联(或中国)式指令经济之间的中间地带,因此在冷战体系及其解体过程中受益。70年代中期,出现于地中海地区的民主化浪潮扩散到拉美后,继之渗透到环太平洋亚洲地区。80年代末90年代初,菲律宾、南韩、中国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泰国和日本等国都已实行某种形式的民主制度。在世界银行1993年题为《东亚奇迹》的报告认为:东亚成功的基本原因在于它实行了合理的宏观经济政策,投资于人力资本,尽可能的减小价格扭曲,为外国技术敞开国门,成功的运用了基础性政策和干预性政策相结合的战略。东亚实用主义的小而活的政府偏好,对亚洲式民主的制度框架有着强烈的影响。以信任而不是以契约或法律威基础的关系的社会偏爱,在儒教亚洲尤其明显,因此社会网络和亲属牛带兵没有因为工业化而中断,并为发展提供了额外的动力。因此,以此为核心的亚洲价值或亚洲文化在现代化的过程中具有天然的社群主义倾向。这一地区典型的政党都是一个有广泛包容性的组织,而且官僚机构的声望和士气相对较高。
但近年来印尼政局所反映的政治行为模式,使我们再次警觉:为何作为民主均权思想大敌的一党独大,却成为东亚新兴民主国家有效统治的基础?一党独大容易导致政治上的铲除异己、言论上的一言堂、国事上的难以监督,甚至可能导致结构性的腐败。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台湾学者洪谦德把殖民化的新兴民主国家称为国家民族。这意味着从殖民政府接收政权的新兴国家,用名义政府统合多元民族和文化形成国家民族而以此建国。在此过程中,一个强大的中央政府为时势所需,并在“指导式民主”下,扮演封建时代父母官的角色,试图将整个国家的正统意识弥散在民众的天空,从而造成了东亚区域“国家强、社会弱”的普遍现象。中央的权威鄙视着地方的需求;地方势力的衰微,明显地是失衡的现象。有些国家的地方政府是中央官委,不是经由民选。[7]
此种体制下最严重的后果就是社区民主意识的不能健康正常发展。
1997年经济风暴导致了东亚国家党国资本主义的几近崩溃,加速了一个个威权政府的垮台,为民主的历史变革提供了契机。然而自由民主由于社会长期积弱没有茁壮成长的土壤,再次堕入无底的深渊,亢奋的民众复又陷入普遍的失望与无助之中。究其事实,东亚民主的困境在于民主沦为政治权谋的手段,其一贯主张的宽容、通过协商以达成共识等原则,却因民主已沦为多数专政的雉翎而被抛到九霄云外,在这里权力成为衡量真理的唯一重要的标准。
后共产主义“回归常态”的民主
西方学者家将苏东解体后建立民主制度称为“回归常态”,即向“欧洲本位”的回归。当初在推翻共产党政权中起主导作用的各类民主“论坛”如今已成为历史,在共产党垮台后的政治角逐中,“政坛”无论是在政治主张上还是在竞选中都相继遭到惨败,特别是以苏联为代表的当初体制下的反对派,在社会
[1][2]下一页
本文选自lw.nseac.com原创论文网代写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