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摘 要: 文章分析了当前形势下高校学生党支部的工作状况,提出了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工作开展的思路,探索了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工作 现状 基本思路
大学生党支部建设工作的目的是培养具有较高政治素养和理论修养,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合格人才。这项工作关系到学校对人才的培养,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对于高校来说,大学生党建工作是一项涉及面非常广、影响力非常大的系统性工程。
基层党支部是党在高校开展工作形成战斗力的基础,是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最基础的组织单位,担负着培养具有共产主义信念的有志青年,并为他们提供锻炼机会,在学生群体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重任。学生党支部的建设工作直接关系到高校对学生党员的培养和教育,影响到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有效开展。因此,研究探索和创新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实际意义。
一、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工作现状
党支部是党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党发挥其职能的基础环节。高校对学生党支部的建设工作一向比较重视,但随着学生人数的极剧增加、学生党员的大力发展、学生个人特点的不断变化,高校学生党支部从构成、发展和管理等方面都发生了一些变化。
1.学生党支部成员构成情况多样化。
随着学生党员的大量发展,各个层面的学生党员数量都在增加。高校学生党支部成员的构成也在发生变化。就本科生党支部而言,支部内部的党员来自不同的班级和专业,有的支部由不同年级的本科生组成。这种情况在研究生党支部中尤为严重。研究生党支部内部的党员,不仅在专业上有所差别,在年龄、阅历、性格等方面也存在较大差异。有的研究生党员入学前曾经有过工作经历,有的已成家生子,有的年龄较大。这些情况都影响了学生党支部成员的沟通交流,影响了支部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2.学生党支部干部变化流动大。
这一点在本科生党支部中尤为明显。由于学生党员发展力度较大,学生党支部的党员数量会在较短时间内扩大。这样,在学生进入大三、大四阶段,就会经常出现分支部的情况,当某一支部的支部干部培养成熟以后就面临着新的支部干部出现的情况。有的新党员在入党后即被调整到新的支部,对支部建设工作的开展极为不利。此外,在研究生支部中,由于研究生经常需要出差,有的研究生支部干部在工作一段时间后即被导师派往外地,无法继续支部的建设工作,这些都是目前学生党支部干部在工作开展中出现的客观问题。
3.学生党支部建立模式较为单一。
学生党支部的建立模式一直以来都被大部分高校党建工作者忽视,没有对此进行深入的探索。对本科生而言,一般在大二阶段开始按照专业区分建立党支部,大三、大四开始,在班级建立党支部;针对研究生,一般采取在班级中建立党支部的模式。然而,这种单一的建立党支部的模式在某些方面并不能完全适应当前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我们应该深入探索、挖掘一些适合学生实际的支部建立模式,有利于促进大学生更好地融入支部生活,促进党支部建设,进而促进党员个人发展。
4.学生党支部建设缺乏系统指导和制度约束。
从事学生党支部建设指导工作的大部分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干部,是绝大部分是学生辅导员,他们一边要担负繁重的学生工作任务,一边要忙于学生党支部的组织建设工作。学生的日常管理已经占据了他们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对学生党支部的指导工作难免会有一些忽视。辅导员队伍流动性较大,对学生党支部的指导工作缺乏连续性。此外,辅导员队伍中大部分都是刚毕业或毕业一两年的年轻教师,教育经验不多,理论水平有限,而且本身未接受过系统的教育培训。这些原因都造成了学生党支部的建设工作长期缺乏系统的指导及制度约束,缺少一些具备指导性质的规章和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