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谈毛泽东解决农民问题的思路与及其启示(2)

2015-04-04 02:33
导读:二、在改善农民生活问题上的思路与对策 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使广大农民都富裕起来,这是解决农民问题的实质和关键,是一

  
  二、在改善农民生活问题上的思路与对策
  
  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使广大农民都富裕起来,这是解决农民问题的实质和关键,是一切农村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这个问题上。毛泽东解决农民问题的初衷和政策目标和今天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致的。他指出:“要巩固工农联盟,我们就得引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使农民群众共同富裕起来,穷的要富裕,所有的农民都要富裕。并且富裕的程度要大大超过现在的富裕农民。”为此。毛泽东倾注了巨大精力和心血探索如何实现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的途径和道路。总的来说。毛泽东解决农民经济问题的思路是通过不断提高农村公有制水平,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加强政府的行政职能,采取群众运动的形式,来实现共同富裕。
  建国以后。毛泽东将他过去一贯主张并行之有效的农业合作化思想加以继承和发展。他一直认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实现有利于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因为在小农经济的基础上,试图根本改变农业生产状况来满足人民生活需要显然力不从心:只有改造个人私有制的小农经济。使之成为社会主义集体经济所有者的合作经济。才能促进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在农业合作化问题上,他强调指出,“我们应当积极地热情地有计划地去领导这个运动。而不是用各种办法去拉它向后退”。农业合作化实现后,我国农业生产力获得较大发展的事实更坚定了毛泽东进一步变革农村生产关系以提高公有化程度的信心。因此,在农业合作化运动后期,滋生急躁冒进情绪的毛泽东就违背自己原先提出的尊重农民自愿互利的原则。于1958年在全国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强行超越农村生产力发展实际进行生产关系的变革。以达到使农民快速地从均贫走上均富的目的。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众所周知,这期间以及整个“文化大革命”的十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大行其道,政府的行政职能得到强化。群众运动愈演愈烈。这种做法严重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其结果是农业生产发展长期滞后,很大一部分农民无法解决温饱问题,留下了极为深刻的教训。
  
  三、在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上的思路与对策
  
  中国是农业大国,如果把几亿农民附着在土地上,脱贫致富显然是没有出路的。在农村剩余劳动力供应不断增加的情况下,解决农民问题不能只局限于农村,必须向城市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农民非农就业。因此。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安置问题显得越来越重要。由于当时该问题本身还未暴露,毛泽东还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他的解决思路是把该问题放在农村内部加以解决,基本上采取“堵”的办法。甚至还走了一条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乡村城市化完全不同的道路。
建国以后,毛泽东一方面强调要消灭工农、城乡和地区三大差别,另一方面又通过政府行为实行严格的城乡隔离政策。出于国家工业化和缓解城市就业压力的需要。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相继实行了一系列防止农民流向城市的制度,如实行把城乡严格分开的户籍管理制度。实行只面向城市非农户口的粮油供应制度,以及实行只负责城市非农业人口的就业劳动用工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这些制度把城市与乡村人为地分割开来,阻断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流

上一篇:水土流失是我国最严重的公害 下一篇:研究国当前电子政务的现状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