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与整合:国际格局向何处去?(2)
2015-05-06 02:02
导读:苏联解体后,西方以为其经济、政治及社会制度和文化价值取得了全球性的胜利,于是就认为非西方国家应当认同西方的民主、人权、自由市场以及个人主
苏联解体后,西方以为其经济、政治及社会制度和文化价值取得了全球性的胜利,于是就认为非西方国家应当认同西方的民主、人权、自由市场以及个人主义等价值观。西方国家与非西方国家在人权问题上的对抗就是一个现实的例证。东西南北发展的差异性决定了对人权理解的差异性。非西方国家强调人的经济和社会权利,包括发展权利优先;西方国家却推行人的政治权利和公民权利优先的普世性。这两种观点都出于维护人权的最终目的。但是,人权的有效性在于将人权置于国家和地区的特殊性中,显然,西方国家却忽略了这一差异。
尽管文化全球化是一个确定的将来事物,并且能创造一个复合的全球文化空间,但现在就认为它已经到来却为时尚早。文化的全球化本身是一个充满各种矛盾的全球互动过程。不同文化之间的矛盾是现实的存在,而其根源在于西方价值观的全球性扩张。文化互动也具有两面性,差异是整合的前提,而对立则是整合过程中的一种极端方式。整合不等于一种文化吞并另一种文化,而是一种优势互补、多元趋同共生的过程和状态。
二、南北经济的矛盾与整合
科学技术的发展缩小人们之间的时空距离,为经济全球化创造了物质可能性。在财力创造财富的能力迅速增长的同时,资源的稀缺性便显现了出来,导致无限增长的生产能力与资源的有限供给之间发生了矛盾。要解决这一矛盾,就要实现资源在一个国家内和在全球范围内的有效配置。要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就必须保证资源在任何时空点有充分的自由流动性,也就是经济要素在全球的流动实现自由化。经济全球化正是在这样的发展背景和发展要求下产生的,并且以不可阻挡的力量席卷着全球的任何一种经济结构和制度。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资源能否实现合理配置,从经济学角度讲,市场是一只“无形的手”,如果没有人为的干预,它会公平而合理地配置资源,因为自由市场的一个先决条件就是竞争的公平性。然而,公平竞争只要求竞争者不论能力大小,都必须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这样却导致了一种社会不公现象。作为国家,其能力大小有天壤之别,让经济落后的发展中国家按照现有的发展状况以同等的游戏规则与美国在世界市场上和国际社会中进行竞争,它必然会被这只“无形的手”无情地抛出公平竞争秩序之外。从这个意义上讲,资源并没有在全球实现公平而合理地配置,反而使南北经济发展更加不对称,国际经济秩序也因此更加不合理,不公平。
导致南北经济发展不对称的原因很多,但总体上讲不外乎以下两个原因。
首先,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使西方一跃成为一个发达地区,拥有了向外部扩张的“铁爪”,并先后将世界其他几个文明古国置于其现代工业文明的主导之中。南方国家开始被北方发达国家殖民化。殖民主义使南方国家更加贫穷落后,并使整个世界陷入了不公平不合理的国际分工和国际分配体系的“深渊”之中。在人类财富不断增加的同时,两极分化现象越来越严重,由此导致的贫富两个世界间的对立也在不断加大。南方国家,特别是最贫穷国家承担着现行国际金融制度及经济自由化过程的高昂代价,而北方国家却是受益者,他们试图通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其他国际经济机构来扩大自己的经济利益,将对自己有利的经济政策强加给其他国家,并把南方国家的经济纳入由自己主宰的
世界经济秩序之中。以强制的手段实现经济政策与制度的全球化本身就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过程,手段的强制性越强,南北经济的对立也就越加剧。目前,这种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并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其次,知识经济加剧了南北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紧张关系。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开始实现由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转变。这次转变速度快、波及面大、影响范围广,使世界贫富两极分化局面更为严重。“1965年,最富的7个国家的人均收入是最穷的7个国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