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两种形态政治监督的比较及思考(2)
2015-05-22 01:10
导读:对公共权力监督制约的追求。人类社会的相互交往,劳动分工、活动协调都离不开公共权力的运作,公共权力的这种特定属性极易使政治权力产生内在的变
对公共权力监督制约的追求。人类社会的相互交往,劳动分工、活动协调都离不开公共权力的运作,公共权力的这种特定属性极易使政治权力产生内在的变异。政治权力的行使往往导致利益的分配,因此,在人类的社会生活或政治生活中,人们对利益的追逐常常演变为对政治权力的追逐,政治权力成为人们追逐社会利益、经济利益的重要手段。这种以各种利益为目的的权力追逐,就一定伴随着公共权力的非公共运用,就必然产生腐败。无论是西方或是东方的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都已证明,腐败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或是政治现象,奴隶社会有,封建社会有,资本主义社会有,社会主义社会也有。尽最大的努力遏制公共权力的非公共运作,遏制权力的滥用,积极开展反腐败斗争,是人类社会的共同追求。为此,无论是第一形态政治监督,或是第二形态政治监督都把对权力的监督制约作为不懈的追求。
对公平公正理念的追求。西方的资产阶级高举“自由、民主、平等、博爱”的大旗对封建主义展开了猛烈的进攻,赢得广大民众的拥护和支持。最终,先进的资本主义取代了封建主义。而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的斗争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为了真正实现人类社会公平、公正的理念,建立人人平等、民主自由的社会。
对行政运作高效化的追求。公共权力运行的有效性、规范性的重要体现就在于行政运作的高效化,反过来讲,没有行政运作的高效化也就没有公共权力的有效性和规范性。效率低下的权力运行机制在突发事件的情况下,运作不灵,处事不力,甚至瘫痪而导致权力系统的全面崩溃。因此,不管是三权分立下的政治监督,或是高度集权下的政治监督,都力戒行政运作的惰性和低效,不断追求行政运作的高效化。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编辑发布)
对依法治国方略的追求。社会生活的运行,经济活动的运行,权力机制的运行都必须规范有序,在法定的游戏规则中运行。依法治国已成为现代文明社会的标志,市场经济实质上是法治经济,权力应受到法律的制约。“法治的核心问题是国家与社会的权力均衡和国家内部权力制约机制的设置。因此,法治与国家政治体制具有密切的关系。从法治的政治原理来看,法治国家的政治体制应该具备两个基本条件:第一,政治统治模式应该是民主政制。因为民主政制确立了社会和公民对国家进行政治监督的权力和机制。第二,国家权力机构应该具有分立和相互制约的关系。分权制衡与法治在一定程度是相互重叠,互为因果的。国家权力的分立和制衡是国家实现权力自我约束的有效制度安排。”从全球社会的发展趋势来看,建立民主政制,依法治国已成为东、西方社会的共识。
第一形态政治监督和第二形态政治监督的现象都古就有之。在古希腊的民主共和国——雅典,其国家政权就由贵族院、公民会议和执政官三个部分组成。政治监督为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建立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是西方民主政治的先驱。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政治监督也受到高度的重视。早在秦朝以前,就设有监察职位,到秦朝以后都设立御史府或类似的机构,兼领典正法度,纠察百官、巡视各地。但我国古代的政治监督与古希腊有很大的不同,是自上而下,高度集权下的纵向监督,属于第二形态的政治监督。两种不同形态的政治监督存在着差异,主要表现如下:
权力构制形态的不同。如前所述,第一形态的权力构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