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促进和谐社会建设(2)
2015-05-23 01:01
导读:三、坚持“五个统筹”促进全面发展 (一)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它的核心是要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合理地解决城乡发展的社会成本与合理发展问
三、坚持“五个统筹”促进全面发展
(一)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它的核心是要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合理地解决城乡发展的社会成本与合理发展问题。在过去的相当常的时间长河中,广大不发达地区的农村、农民始终游离在现代文明发展的轨道之外,农民并没有享受到应有的国民待遇,这既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更受人们习惯思想观念的束缚,他们在劳动
就业、
社会保障、医疗保障、教育保障等方面,过多地分担了改革与发展的成本,而没有得到应得的实惠。这是制约“三农”问题的关键。因而,统筹城乡发展,充分发挥城市文明在现代化建设中的辐射作用,让人们更自由地选择生活工作的居住地,是实现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基础。
(二)统筹区域发展。是校正区域之间发展成本的关键。邓小平提出了让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的政策的实施,在我国的改革开放中,起到了重大的历史进步作用,它通过非均衡发展的示范效应,为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提供了良好的带动作用,为今天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实现中部地区发展的大崛起,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作用。因而,统筹区域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地区差距,是保证社会和谐、实现全面小康社会所必需的。
(三)统筹经济社会发展。是协调社会经济不同部门之间所承担的发展成本,是实现社会全面进步的需要。人除了在实实在在的物质需要的外,他还有自身的政治需求,有满足其精神需要的文化需求,有进一步提升自身各种素质的要求,因而,在加大经济发展的投入同时,我们必须考虑民主政治、科教文化、卫生事业的齐头并进,加大社会发展方面的投入,建构完善各种应对公共危机的应急机制,形成调节各种利益冲突的缓冲机制,提高人民的物质与精神生活质量,让人民心和气顺,生活殷实。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四)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除了当代人可能面临的环境困境外,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大国,人均资源有限,统筹人与自然的发展,实质是在代际之间合理地分摊社会发展的成本。我们坚持协调、持续的发展观,就必须把当代的发展可能造就下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生存环境的因素考虑在内,就必须摒弃大量消耗资源、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模式。
(五)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始终不渝地坚持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统一,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由之路,也是全球化背景下所有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一般道路。要统筹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我国一方面要积极使经济运行适应国际市场的普遍规则,另一方面,要积极参与国际市场规则的制定,使之与中国的经济完全、发展利益相一致。因而,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理顺发展与对外开放的关系,让创造财富的企业公平负税,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四、和谐社会是以信任与合作为基础的社会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是“以人为本”;发展是全面、协调、可持续;落脚点是使全体人民共享社会进步的成果。我们创造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与政治文明,其目的是为人创造一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