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体系运动在今天意味着什么(2)
2015-05-23 01:02
导读:当然,我们应当看到,自称社会民主的运动主要在位于 世界经济 核心地区的国家比较强大,而自称民族解放的运动主要在位于世界经济半边缘和边缘地区
当然,我们应当看到,自称社会民主的运动主要在位于
世界经济核心地区的国家比较强大,而自称民族解放的运动主要在位于世界经济半边缘和边缘地区的国家比较强大。后者对共产党来说大致也是这样。原因是清楚的,较弱地区的运动认为自己争取平等的斗争取决于它们能否从强大的帝国手中夺取对国家结构的控制(直接或间接行使的控制)。核心地区的运动已经处于强势国家中。如果它们要在自己争取平等的斗争中取得进展,它们就需要从这些地区的支配阶层手中夺取权力。但正因为这些国家强大和富裕,起义是有悖情理的战术,因而这些政党采用选举路线。
第七,两种运动都努力解决作为基本变革方式的“革命”和“改良”之间的矛盾/辩论。两种运动都围绕这个辩论进行过无休止的争论。但事实上,最后,在两种运动中,辩论被证明是建立在完全误解现实的基础上。革命者原来在实践中并不那么革命,而改良主义者也不总是要改良,或者至少随着运动自身政治轨迹的发展,两种风格之间的差别变得越来越模糊。因为,革命者发现,如果他们要生存下来,他们就不得不做出许多妥协。而改良主义者发现,所假定的合法变革道路在实践中经常是此路不通,从而需要武力或至少威胁使用武力来除掉障碍物。
因此,所谓革命运动取得政权通常是由于战时状态导致了现政权倒台,而不是由于它们能够发动起义。正像有报道所说,1917年俄国的布尔什维克曾经说过:“政权散落在大街上。”而一旦得到政权,运动(不管它们如何取得政权)就谋求维持政权,而这常常要求牺牲战斗性以及牺牲与别国运动的团结。不管这些运动是通过子弹还是选票获得了政权,群众对它们的支持最初都同样强烈。长期斗争之后建立的政权都得到了街头民众的欢庆。
您可以访问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查看更多相关的文章。 第八,两种运动都是实施两步战略。一旦走完了第一阶段,一旦运动获得了政权,运动的追随者就期待它们完成第二阶段的许诺:改造世界。所有的运动都发现:如果说它们以前不知道的话,那么现在它们感到国家权力的力量比它们原来想像得小。国家都受制于这样一个事实,即它们都是国家体系的一部分,其中没有一个国家的主权是绝对的。
它们执政越久,它们似乎越推迟实现自己的承诺。一场战斗动员运动中的干部变成了一个执政党的干部。从而,他们的社会地位改变了,而他们的个人心理也因而不可避免地改变了。苏联被叫做“统治集团”(Nomenklatura)的阶层在运动执政的各国似乎都以某种形式出现了,这是一个高官特权阶层,他们比其他人拥有更大的权力(以及更多的实际财富)。同时,在国家发展名义下,普通工人更辛苦地工作和做出更多牺牲。富有战斗精神的工团战术曾经是社会运动的日常内容,现在变成了“反革命”行动并遭到大力阻止,经常为执政运动所镇压。
所以,观察20世纪60年代的世界形势,我们发现:(1)这两种运动比以前更加彼此相像。(2)事实上,在大多数国家都完成了两步战略的第一阶段。它们取得了政权,几乎遍及各地:从易北河到鸭绿江,共产党在世界1/3的国家取得了政权;民族解放运动在亚洲和非洲(以及民粹运动在拉丁美洲)取得了政权;社会民主运动(或类似的政党)在整个欧洲世界的大多数国家(至少在轮换基础上)取得了政权。(3)但它们并没有改变世界。
正是这三个因素的结合突出了1968年世界革命的基本特征之一。革命者有不同的地方性要求,但他们在各地都坚持两个共同的基本观点:第一,他们反对美国霸权以及苏联与这个霸权的共谋。第二,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