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毛泽东邓小平社会主义建设比较
2015-06-02 01:44
导读:行政管理论文毕业论文,谈毛泽东邓小平社会主义建设比较论文模板,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免费提供指导材料:
摘要: 提及毛泽东和邓小平的功绩,谁也无法否认,前者使得中
摘要: 提及毛泽东和邓小平的功绩,谁也无法否认,前者使得中国改天换地,破旧立新;后者的巨大贡献则在于改革开放,富国强民。本文从社会主义建设思路,治国方案,时代机遇挑战等多个方面分析比较了毛泽东和邓小平两位伟人的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些差别。
关键词: 实事求是; 生产力;文化大革命
毛泽东的一生,我们可以说就是努力把中国的国情与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相结合,探索中国革命和建设道路的一生。在他的领导下,我国完成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邓小平作为其继任者,也同样在努力思考如何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具体情况结合起来。他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当成一个首要的目标,认为:“过去搞民主革命,要适合中国情况,走毛泽东同志开辟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现在搞建设,也要适合中国情况,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
1 毛泽东、邓小平的共同追求——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不容质疑,毛泽东,邓小平都坚信共产主义乃中国建设的方向;在落后的社会基础条件上,依靠先进社会制度的作用实现国家腾飞,是他们的共同意识,而且这种意识主导着他们的建设思路。
但是,他们之间的差别在于对“超前”尺度的把握。毛泽东有着强烈的超速发展的主观愿望,所以他更注重先进社会机制条件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邓小平虽然也肯定先进社会机制条件对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但他坚信社会机制条件与社会基础条件只有相互适应,社会才能正常发展.
2 毛泽东、邓小平的建设社会主义方式比较
2.1 民众建设热情的激发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
对于人民建设热情的激发,毛的时代和邓的时代有着重大的不同:前者依靠的是用精神鼓舞、崇高的理想信仰去激起人们的建设热情,而后者则主要利用利益、欲望来激发。
2.2 对国情的认识不同
要提出正确的治国方略,首先要正确地认识国情。毛泽东虽然也认为中国的特点是“一穷二白”, “文化水平、科学水平都不高”。②但他认为这既是坏事,也是好事,“穷则思变,要干,要革命。一张白纸,没有负担,好写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画最新最美的画图。”③然而他对在中国这样一个落后的东方大国中建设社会主义的困难,估计不足。他认为中国可以很快向共产主义过渡,超越中国社会的发展阶段,因而急于求成,急于过渡。到“文化大革命”期间,又主张建立一种纯而又纯的社会主义。对国情特别是社会主要矛盾和发展阶段的错误认识,是毛泽东长期犯“左”的错误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邓小平认真总结了过去犯“左”的错误的教训,以国情特别是社会主要矛盾和发展阶段的认识有了很大变化。对于国情,他认为中国有两个重要特点:一个是“底子薄”,一个是“人口多,耕地少”,由此决定中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社会主要矛盾是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之间的矛盾,主要任务就是尽快地发展社会生产力,解决这个矛盾。由于对国情特别是社会主要矛盾和发展阶段有了正确的认识,所提出的治国方略自然是符合中国实际的。
2.3 对阶级斗争和经济建设关系的认识不同
在毛泽东时代,当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也想尽快改变中国落后面貌的毛泽东对于全党全国的工作重点必须由阶级斗争转向经济建设这个道理不可谓不清楚。但是,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的长期敌视,封锁;波兹南事件等一系列东欧事件的发生;国内反右派斗争的开展,使得毛泽东错误地判断了当时的社会主要矛盾仍然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两个阶级的矛盾。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立即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向经济建设。他在1975年的全面整顿中,就提出要集中力量把国民经济搞上去。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总结了毛泽东晚年所犯的错误,作出了把全党工作中心从阶级斗争转到经济建设上来的重大决策。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这是邓小平治国方略的最重要、最根本的特点,也是对毛泽东正确治国方略的重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