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苏区精神的创生性转化
2015-06-19 01:16
导读:行政管理论文毕业论文,浅论苏区精神的创生性转化样式参考,免费教你怎么写,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大量范文样本:
摘要:苏区精神的刨生性转化指的是作为新传统文化的苏区精神
摘要:苏区精神的刨生性转化指的是作为新传统文化的苏区精神与当代社会实践相结合并焕发生机的过程。从文化特征上看,苏区精神作为一种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先进文化意识,具备创生性转化的可能性,而苏区精神自身的文化因素、空间因素以及面临的社会转型因素和 当下性因素共同决定了创生性转化的必要性。
关键词:苏区精神 创生性转化 文化特征
一、 苏区精神的文化特征及其创生性转化的可能性
苏区精神诞生和形成于20世纪二十年代革命战争时期,苏区精神具有非常丰富的内涵,众多专家和学者对此已经作了大量、充分的发掘和阐述。但是还需进一步阐述苏区精神的文化特征,以明晰在现阶段对苏区精神进行创生性转化的可能性。
运用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我们可以归纳 苏区精神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基本特征:
苏区精神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革命性。苏区精神诞生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直接反映了遭受重重压迫的工农大众的心声。因此,只要密切联系群众 ,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解决群众的生产和生活问题,“广大群众就必定拥护我们,把革命当作他们的生命,把革命当作他们无上光荣的旗帜。”这种观念也上升到了文化政策的高度,1931年 9月,湘鄂赣省工农兵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通过 《文化问题决议案》明确指出:文化工作具有重要的阶级斗争意义,在苏区进行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以及一切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的教育,提高群众的
政治认识,加强群众的阶级意识,深入开展阶级斗争,发动人民起来与反动军阀和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做斗争。
苏区精神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苏区的发展经历了井冈…地区、中央苏区、中央红军长征地区以及陕北地区等几个阶段。其中,中央苏区对苏区精神的形成具有特殊的意义。中央苏区时期是对中国革命道路进行艰苦探索,并奠定了坚实基础的时期。在中央苏区时期,经过多年的武装斗争 、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三位一体”的革命实践,井冈山时期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才进一步发展为比较明确的农村包围城市 、武装夺取全国政权的革命道路思想。尽管革命道路的理论是在后来概括起来的,但对这条道路探索的艰难困苦的实践,主要是在这个时期进行的。可以说,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离不开这一特定的地域。但是,随着革命的发展,苏区精神的基本内涵也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而不仅仅局限在苏区。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苏区精神具有强烈的现代性。现代性是对现代社会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化和社会各方面的规定性所作的一般抽象,其中行为观念的理性化、政治生活的民主化、社会生活的世俗化等方面是其重要特征。马克思列宁主义既是对现代性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也是对现代性思想的批判与超越,其所蕴含的优秀的现代性精神无疑成为了苏区精神一个重要渊源。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理论联系实际,深入调查研究,坚持“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科学工作态度,是现代科学理性精神的体现。苏区实行民主建制,倡导“在苏维埃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实行军事、政治、经济三大民主的“彻底的民主主义”精神,实现了民主化管理。在社会生活方面,学校教育反对帝国主义基督教教育,反对复古的封建教育,反对军阀主义教育,提出铲除封建习俗,破除三从四德、男尊女卑等旧礼教、旧道德观念,废除穿耳、束胸、缠足等封建残余,实行婚姻自主,自由结社等文化民主权利。如此等等,这些方面无不体现了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在半殖民半封建社会中同,其现代性的启蒙意义来得尤其强烈。
苏区精神还具有浓郁的民族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中国的优秀民族文化之中。苏区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初期的优秀代表。毛泽东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句中国老话表达了苏区人民对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用“实事求是”的古代格言中国化地表达了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及其实践观的基本内涵,用“本本主义”这样的群众语言形象地批判了保守的教条主义,说明它不是共产党人“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由此可见苏区精神的表达方式是民族形式,而且日益融人到人民大众之中。非止如此,苏区精神本身就蕴含了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文化精神,如在“真心真意地为群众谋利益”的为民精神中可以窥见中国古代人本精神和民本意识;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一脉相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