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大部制”改革的探索与挑战(2)
2015-08-04 01:09
导读:国务院机构组成数量之多、类型之多、分工之细超过世界许多国家。如今要实行大部制,把职能交叉、重叠的行政资源合并重组,稍有不慎将会形成新的权
国务院机构组成数量之多、类型之多、分工之细超过世界许多国家。如今要实行大部制,把职能交叉、重叠的行政资源合并重组,稍有不慎将会形成新的权力交叉、重叠。“大部制”下,相关几个部的权力重新整合到一块,既要大刀阔斧,又要做到平稳过渡,确实不容易。 3.2 人员分流与机制磨合难
“大部制”下,机构、官位相对减少,机构精简和重组势必带来人员的分流。分流人员是历次机构改革最为头疼的事。
至于优化结构,就是通过人员分流,调整政府和企业、机关和基层人员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和专业结构,达到优化组合,全面提高公务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在“大部制”下,机构内部的磨合,外部的磨合,上下之间的磨合,与执政党的机构设置如何对接,怎样才能不重复、不重叠等等,都是对“大部制”的严峻考验。
3.3 权力的约束与监督难
过去是权力部门化,部门利益化,导致政府效率太低。“大部制”机构设置把部门职能交叉、政出多门、相互扯皮问题,通过改变组织形态来加以抑制,但结果可能导致对一个超级部门进行监督更难。能不能建立起有效的权力约束机制,怎样防止因权力过度集中而产生的腐败问题,成为影响改革的一大关键因素。
进行部门设置时既要考虑部门之间的决策、执行和监督相对分离,同时大部门内部也要考虑决策、执行和监督的相对分离。
4 我国“大部制”改革的对策
4.1 要形成科学权威高效的宏观调控体系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是政府的一项重要任务。我国经济社会总体形势是好的,但我们还将面临许多新问题,必须合理配置宏观调控部门职能,增强宏观调控的科学性、预见性、有效性,切实提高宏观调控水平。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为增强宏观调控合力,各部门要建立健全协调机制,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发挥国家发展规划、计划、产业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导向作用,综合运用财税、货币政策,形成科学权威高效的宏观调控体系。
4.2 做好部门改革“三定”工作
今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战略部署的第一年,确保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顺利进行意义重大。做好部门“三定”(定职责、定机构、定编制)是机构改革实施工作的中心环节。这次国务院机构改革,不论是调整变动的部门,还是机构未作调整的部门,都要通过制定和完善“三定”规定,具体落实转变职能的各项要求。同时,要抓紧研究提出地方政府机构改革、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指导意见及配套措施,确保各项改革相互衔接,协同推进。
4.3 探索“大部制”改革遵循三原则
我国在进行“大部制”改革过程中,应遵循二个适当。第一,解决改革所面临的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例如环境保护、住宅建设问题等。第二,先着手相对来说比较易于推进改革的一些领域和部门。例如,工业和信息化部的组建。选择这样一些适当的领域和部门开始大部门制的改革,可以避免改革所带来的体制内外的矛盾摩擦。
4.4 “大部制”改革必须建立在法治基础上
此次机构改革使大部门的职能更加宽泛、权力更大、结构也更加复杂,需要立法明确界定大部门的职能,合理配置决策权、